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初中物理 > 辅导探讨 > 正文

谈物理概念教学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许正国 时间:2016-09-30 点击量:
谈物理概念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物理概念教学工作,采用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原则,开展四个环节物理概念教学。
关键词:物理概念;四环节;教学
引言
在中学阶段,很多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很难学,往往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各种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熟练地背下来,但是一到做题目就会错漏百出。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出现呢?除了物理本身比较深奥抽象的客观原因以外,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的学习依然是停留在以前背定义、记公式的阶段,缺乏对物理概念灵活运用的能力。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它是由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得来的,并且它最终的归宿也是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1]。一般来说,物理概念主要分为定性概念和定量概念两个种类。所谓定性概念是指用语言将某一类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和抽象,而定量概念则是用一些物理量来定量的描述物理现象,而这些物理量一般都是用定义式来加以定义的,我们就把这个称之为定量概念[2]。由此可以看出,高度的概括性是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物理概念会变得更加抽象,一些本身就很抽象的物理概念还会在其基础上再定义新的物理量,从而使得新的物理量更加抽象难懂,学生根本无法利用直观感知,从而使得大量的学生产生了对物理学科的畏难心理,并影响了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学习,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物理学是很困难的。只有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才能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课改理念下,为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应根据物理教学的一般程序和原则,采用四个环节进行了概念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创设物理情景,引入物理概念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3]。引人工作做好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建构,直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或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会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的开展有效教学。随着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当面对新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习惯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原有的概念结构更完善,教师在设计事例时必须设法突出不同的地方,用明显的矛盾现象来引发认知的冲突。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特点.可以从直观的实验、熟悉的生活事例、或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以趣味例子,以矛盾例子,生动灵活的引人物理概念。
2.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建立物理概念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找出现象的共性、本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科学的抽象和逻辑的推理。当人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对某一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这些感行认识就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础,但正确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必须通过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出物理的本质[4]。例如:力的概念的形成就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从“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这些现象中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直到17世纪,伽利略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才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正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了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从分析概念的定义入手,对定义中的关键字、关键词要咬文嚼字。例如,楞次定律的内容是: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生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定义的第一句话指出了定律的用途是用来判断“感生电流方向”。而第二句话中的“总是”,是指肯定是这样子的。第三句话中的“阻碍”,就比较难理解了,它既不是“阻止”,也不是“产生相反方向的磁通量”,而是“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生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它减少。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生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阻碍它增加”。对定义的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关键的“字”、“词”认真推敲,使学生对概念有个明确的认识,才能牢固掌握。让学生知道物理概念还可以写成公式.并且会推导物理公式。在中学物理中常见的物理公式可分为四种基本形式:①定义式,由定义直接得出,如:速度公式、压强公式;② 实验式,根据实验数据的规律性得到的结论,如电阻定律、欧姆定律:③理论推导式,运用物理概念和实验数据.由数学的和逻辑的推理得到的公式,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④假想式,它是在实验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推理想象的产物,如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些公式。对于不同的物理公式,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不一样,定义式重在意义,实验式重在实验过程,理论推导式重在依据和推导过程,假想式重在前提条件和依据等。
3. 深化理解,讨论物理概念
    学生只有理解了物理概念,才能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因此,在物理概念建立以后,还须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必要的讨论,以深化其认识。主要讨论的是物理意义,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有关概念和规律问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有的放矢,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对一些类似的概念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反复深化。
4. 强化巩固,运用物理概念
    学生刚学习物理概念,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够完整、不够深刻,而且会和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通过有关的练习,来巩固和加深概念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用典型的例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教师的讲解,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组织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5. 参考文献:
[1] 梁德雄. 从物理概念的建立看物理概念教学[J]. 物理教师 , 2011,(04).
[2] 陈福春.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吉林教育[J].  2011,(25).
[3] 饶发根. 物理概念教学的三个“度”. 中学教学参考[J]. 2011,(32) .
[4] 俞晓峰. 例谈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物理[J]. 2011,(13).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