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粗心”的坏毛病?
首先我们要提高对粗心危害的认识,或者说端正对粗心的认识。 激发改掉粗心毛病的动机,就要提高粗心危害的认识,不能认为粗心是小毛病而原谅自己。粗心实际上他的根源并不是“粗心”,而是体现着你在某些方面的弱势。要知道,目前,乃至今后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考试粗心就有可能名落孙山,贻误个人的前途。粗心是个常见的问题,和学习中的其他问题比较起来,一直被当成小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可是一项大工程。关于粗心的故事有很多,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考试中的“粗心=不会”的现实还是非常残酷的。粗心的毛病难改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形成往往固化为习惯,即使你已经从心理上认识到了非改不可,即使你也一再提醒自己要细心,但真正要克服它还是要付出具体的行动的。简单说粗心和粗心也是不一样的,一种是行为习惯上的,一种是思维上的。行为习惯上的粗心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改正。以下主要以物理计算题为例进行说明。
(一)为什么会出现“粗心”?
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得不扎实。有的同学平时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以为它们是"小儿科",没多大意思,对它们掌握得不透彻、不扎实、不熟练、不灵活,甚至似是而非,考试中一旦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理解就模糊起来,不知道如果灵活动运用,有的人几种概念就混淆起来,以致发生错误。这些同学往往是考完之后,经别人稍一指点,就恍然大悟,懊悔不迭,怨自己太粗心,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重视双基学习,加强双基训练。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懂得最容易的往往是最难的,也最容易出错的道理。
二、是注意品质较差,观察不够细心的结果。注意品质较差是指在注意多个信息时往往不能兼顾,出现手忙脚乱,或者丢三落四的现象,或发生信息混淆而出错。例如:在做物理题目时,某种物理符号在同一题目中,有时把"加号"看成"减号";或者多看少看一个符号,审题时遗漏或看错一个关键的词,如把"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看成"选出正确的一项",如此等等,对这种情况就要从训练注意的品质入手,在日常生活中着重注意事物一些细小方面的特征,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在作业和考试审题时,养成对关键性词语进行圈点的习惯.注意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长久,这样才能出现效果,否则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就无效果可言了。
三、是考试方法有误。有些同学粗心,是由于缺乏考试技巧造成的,考试中一味地盲目追求速度,书写不认真,计算跳步骤而造成,也有一些同学是由于不会使用草稿纸所致,东写一句,西写一块,信手涂鸦,有时甚至把几个题目在草稿纸上演算混在一起,往试卷上抄时,因辨认失误而出错,还有的同学试题做完之后就万事大吉,只等着交卷,不能耐心地复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掌握必要的考试技能,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要质量和速度并重,并养成一些良好的考试习惯,例如仔细检查计算过程,防止某一步失误而造成整个计算结果错误;草稿纸要合理使用,书写规范,要易于辨认;做完之后要耐心复查,考试之后检查是应对考试一个良好的习惯
四、是因考试焦虑紧张而造成粗心。有的同学平时作业及一般性考试很少粗心,因为,心情平静不紧张,能从容应试。而一旦到关键性的考试,如期中、期末、升学考试等,心情就紧张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甚至有点混乱。这种因考试过度焦虑紧张而造成的考试粗心,即看错题目,书写失误。这类粗心在小学生中也颇为常见。针对这种情况,考试前要做好心理调节,以轻松平静的心情对待考试,这样才能有利于考试。不要自己给自己施以过高的压力,正确对待考试的分数和名次,不要把任何一次考试都同自己的前途联系起来。其次要认真系统复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复习充分,信心就足,考试时就不易过分紧张。要训练自信心,自信心不足是考试紧张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不要视考场为畏途,要有必胜的信心。
五、是学风不严谨。有的同学,学习马虎,做作业不认真,考试时漫不经心,题目还没看清就匆匆下笔。对待这种情况引起的粗心,一方面要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严谨的生活习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生活作风和学风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二)如何才能不“粗心”?
一、“规范——细化计算——周期保持”
规范指的是答题格式与步骤的规范。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同学的作业从整体上看要么非常凌乱,要么过于简单;再细看解题过程,逻辑性错误等漏洞百出。而且很多同学在老师提出后竟然不以为然。事实上,考试考的就是平时,我们作业中的习惯是必然要带到考试中的,所谓“平时马马虎虎,考试时再仔细认真”这本身就是个认识上的错误,而从行为习惯和认知心理学上看,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所以,要解决“会而不对”问题,必从解题规范上入手。
解题规范就是要注重格式与步骤,所谓格式与步骤,它并不是“八股”文,它是书面表达的语言。是为了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陈述准确、简练,所以要对解题的表达方式进行规范。比如,物理解题注重“因为……所以……”的逻辑推理,这固有的格式步骤就是“物理语言”,同理,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解题的独特语言。
答题中的粗心往往是由“眼高手低”造成的,因为想、说、写是不一样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把课本或者参考书的例题当作习题来做,自己按个人的理解一步一步地写清楚,然后再和答案进行对照,找出自己写得不完整、冗长、不准确的地方,并用红笔把它圈起来,思考答案中为什么要这样写?经过这样的质疑和修正,不但加深了印象,还可以避免下次出现同类情况。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使我们能够用规范、标准的学科语言和合理的解题步骤,与老师或读者进行“交流”。
二、训练运算的准确度
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计算器使用过于频繁,一方面淡化了对算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导致计算能力急剧下降。所以,为了提高我们运算的准确率,平时尽量少用计算器。
规划使用验算纸。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的纸是A4的,在使用前把纸竖着对折,留下一条折痕,自然分成左右两块。在做题时从最左侧最上边开始,先标清题号,然后字体适中,从上到下,有条不紊,清楚书写。在运算的过程中,要不跳步,少心算。完成一题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以便与下一题清楚地隔离开。切记,你考试中的表现,就是你平时的表现!
三、对运算错误进行专项整改
设立专门的纠错本。把错题进行接力。把在平时作业、试卷的因为粗心出错的单独整理到一个本上,给自己设置一个“治疗”方案。比如,错一道再加倍罚自己做两道同类的问题,当这个本上因粗心出错的题接力得越来越长的时候,心理上的压力会让你非改不可了。
“零缺陷”测试。规则:随机选择两道题,限时几分钟内完成,每题只做一遍,不能检查也不能修改,每题得分只有两档,要么是0分(有任何错误都是0分),要么是50分(必须无任何错误)。对于你会做的题或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题,你竟然得0分或50分,拿不到100分,这对内心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不用橡皮或胶带纸。这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系川英夫通过实验得出的“治疗”粗心的方法之一。日本著名教育学家系川英夫,曾将300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可以使用橡皮涂改作业中的错误,另一组只许在错误处用红笔打个“×”。结果人们惊奇地发现,使用橡皮的那组学生,在作业相同的情况下,其差错出现的几率比后一组高出30%。系川英夫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新异、醒目的刺激所吸引。用红笔给错误打上“×”,把犯错误的教训保留下来,对帮助学生汲取教训是十分有益的。如果再让学生在错误旁边写上正确的内容,使其进行正和误的鲜明对比,则又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用正确知识去改正错误。
这种“不用橡皮法”对强化记忆和理解作用显著,但并非提倡“马虎”,有时使用橡皮也是必要的。提出“不用橡皮学习法”,是为了帮助同学主动战胜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粗心的问题不是经过简单几次的训练就可以克服的,所谓周期保持,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停止地训练,直到形成新的习惯为止。在心理学上的实验表明,这个时段大约需要3周。
对于思维上的粗心,往往表现为“对而不全”。除了前面提到的格式、步骤上的规范化训练外,在平时解题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解题的第一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即审题和反思与回顾,尤其是解后的反思与回顾环节,它能拓宽我们思维的广度,深化思维的深度,促使我们思考问题严谨、周密,甚至滴水不漏,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
实际上,不同的个体,因为其粗心的程度不同,造成粗心的原因也未必完全一样,而且个体心理环境存在差异,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未必相同。但只要自己重视,在学习实践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效率,经过一段时间后,相信就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最终克服“粗心”的坏毛病。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