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课外阅读 > 正文

中国古代文明之造纸术与印刷术(5)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陈老师 时间:2017-11-06 点击量:
  春秋时候,刻石的风气已经相当流行了.战国初年的古书《墨子》,讲到怎样保存文字记录的时候,就提到要刻在金石上面.“金”指的是青铜器,“石”指的就是石鼓一类的东西.可惜春秋战国时代的石刻,除了这几个石鼓以外,都没有留存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到处巡游刻石.这些刻石也大都象石鼓一样,形状象馒头,四面可以刻字.到了东汉时代,石刻更加流行,又出现了刻字的石碑.就在东汉末年,有人看到互相传抄书籍,错误很多,就决定利用石碑来补救这个缺点.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一七五年),蔡邕和一些官员一道要求朝廷,把一些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作为校正经书文字的标准本,宣扬儒家思想.由于这个见议符合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汉灵帝同意了这个办法.于是,蔡邕亲自动手,把一些儒家经典写在石碑上,叫工人按字刻好,把石碑一块块树在当时的最高学府——洛阳鸿都门外的太学前面,让大家根据这个标准的本子抄写或者校对. 
这一来,许多人都赶去抄写石碑上的文章,或者拿了书去和石碑上的文章校对.石碑刚刚树起来的时候,每天有一千多乘车辆,载着人前来观看摹写,车水马龙,拥挤极了.
  公元四世纪,人们又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拓印的方法.石碑上刻的字,笔划都是凹进去的,这种字体叫做阴文.人们把一张坚韧而柔软的薄纸失用水浸湿,敷在石碑上,然后用碎布、帛絮包扎成一个小拳头样的槌子,在石碑上轻轻地捶拍,一槌挨着一槌拍了一通之后,再在纸上刷一层墨汁.等纸稍微干一点,再把它从石碑上揭下来,就成了黑纸白字的读物,这就是拓本.这种方法就叫拓碑.石碑越来越多,拓印的方法也越来越普遍.后来人们又把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加以拓印.这当然比把字刻在石碑上更加经济方便.除了拓碑以外,印章和印刷术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印章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还普遍地使用着.据《史记》记载,战国时代的苏秦佩带了六国的相印.这说明那时官吏佩印,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印章的发明和使用,当然应该比这更早.近几十年来,周秦的印章不断出土,更加证明了印章的古老历史.
t29.bmp (33464 bytes)
这是从战国墓中出土的四个铜印,有阳文,有阴文
到了汉朝时候,印章已经普遍流行,有一种用印方法,叫做“封泥”.原来,在纸发明以前,官府文件和私人书信一般都写在竹简和木简上,寄发的时候,就用绳子捆好,在打结的地方,用一块粘土封好,再用印章打在黏土上,防有人私自拆看.这种办法叫“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时代.
  保留到现在的封泥,大多是一块青泥,因为上面打着印章,所以是研究古代印章的很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篆刻艺术.纸流行以后,又出现了用印色盖印的方法.印章的面积本来很小,只能容纳姓名或者官名等几个字.到了东晋时候,有些道教徒为了散发他们的符咒,就扩大了印章的面积.有一颗雕刻符咒的印章,在四寸见方的枣木上面刻了一百二十个字,这已经是一篇短短的文章了.到了南北朝时候,出现了更大的木印,有一颗木印长一尺二寸,阔二寸五分,简直是一二块相当大的木板雕刻了.拓碑和印章,都能复制文字和图画.它们是印刷术的先驱;有了这两种方法,就为印刷术的发明开辟了道路.
 
 
二、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
    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要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呢?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诀出现的.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就是这样.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的.“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但是印章一般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 
    刻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字,不够醒目.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籍也不方便.但是,拓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如果截长补短,把拓碑和印章的各自特点结合起来呢?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我国劳动人民在拓碑和印章这两种方法的启发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t32.bmp (55360 bytes)
雕版印刷的方法是这样的: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自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我国的雕版印刷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对这个问题,历史学家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多数人认为是在唐朝时候发明的.
在隋末唐初,由于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跟着繁荣起来,客观上产生雕版印刷的迫切需要.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   事.编写了一木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之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