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之造纸术与印刷术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陈老师
时间:2017-11-06
点击量:次
造纸术
纸是很普通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读书、写信、绘画、记笔记、写文章,那一件也离不开纸.
有了纸,人类的各种知识才能保存下来,才能传播开去.有了纸,人类的文化科学事业才能迅速地向前发展.可以这样说纸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我国在解放后后开办了很多造纸厂,用机器大量制造各种各样的纸张,供我们使用.在许多少年朋友看来,纸好象没有什么希奇.可是你知道吗,人类的文化史,有漫长的一个时期不是写在纸上,因为那时候人们不会造纸.造纸的方法是我们祖先经过长期的努几花了无数的心血才发明出来的.
纸的发明,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龙骨”的故事
在纸产生以前,人类早就会写字了.据历史学家的研究,我国的文字起源于六千年前.
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有个半坡村.六千年前,有一个原始氏族公社在这里生活.一九五四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半坡村氏挨公社的遗址,挖出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陶器.那些陶器上,除了刻有花纹,还刻着简单的符号.历史学家们认为,这些符号具有文字的性质,可以说是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
可见在纸发明以前, 我国的文字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到了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还把文字铸在或者刻在青铜器上,有些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一直保存到现在,上面的文字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
除了青铜器,我们的祖先还把文字写在什么上面呢?这里,我们先讲一个“龙骨”的故事.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有一个人叫王懿荣,喜欢收集和研究古代的文物.有一天,他生了病,医生给他开了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所谓龙骨,实际是古代动物的骨骼或者骨骼化石.药买了回来,王懿荣打开一看,发现有的“龙骨”上刻着很多古代的文字,他感到非常奇怪.就花工夫搜集这刻有古代文字的“龙骨”.后来又有一些学者对这些”龙骨”发生了兴趣,他们经过搜集研究,方才知道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龙骨”是一种珍贵的古代文物——殷商时代留下来的甲骨,离开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了.
4 .bmp (8576 bytes)
这片“龙骨”,实际上是刻着卜辞的龟甲
竹简和木简
我们祖先“写”字的材料,除了甲骨以外,还有竹片和木板.树木到处都是,竹子在南方也很普遍,因此,人们把它们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就写字.竹子做的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叫版牍.简的长度不一样,长的有三尺,短的只有五寸.人们写信的时候,往往用一尺长的简,所以后来把信称“尺牍”.还有一种简,三面起棱,可以竖起来,便利儿童阅读,这就是当时的儿童识字课本哩!每根简上写的字多少不一,大多是二十来个字,少的只有一两个字,多的也有三四十个字的.人们在简上写字的时候,还准备好一把刀,万一把字写坏了,就削掉重写.直到今天,我们还把修改文章称为删削.我们祖先在简上写了字,就用绳字、丝线或皮带,把一根根简编在一起.这样,就成为一册一册的最原始的书了.”册”是一个象形字,就象一根一根简用绳子串起来的样子.
什么时候我们祖先开始用竹片和木板写字的呢?这个问题现在很难断定,很可能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这么做了.因为我国的古书——《尚书》上说,殷朝已经“有典有册”了.在甲骨文里,也有古写的“册”字.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我国的毛笔,可能在殷代就发明了.在一些甲骨、玉片和陶器把它们削成一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上,都可以看到殷代人们用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
在竹简和木简上写字,要比在甲骨上刻字容易,而且也便于编连.这样就使古人有了编书的条件.我国最古的正式书芨就是用竹简和木简编成的.这样的书,是曾经一再发现的出土文物.
据古书的记载,西汉时候,人们曾经在孔丘旧宅的墙壁中发现了许多竹简和木简,上面写着《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几十篇儒家所谓的“经典”.据《晋书》上记载,在晋武帝时代,有人发掘了战国时期的魏襄王的墓(一说是魏安厘王的墓),得到竹简几十车.
解放以来,我国各地发现的竹简和木简,已有二十多起.其中出土数量最多的,要数前几年出土的居延汉简.我国甘肃省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古代称为居延.
西汉武帝的时候,曾经派军队在这里开荒和守卫,还修筑了大量的军事设施.解放前,这里曾出土过汉简一万多根.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六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这一带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汉简约两万根,不但比解放前增加一倍,而且也是我国历来发现古代简牍最多的一次.这两万多根汉简,绝大多数是木简,只有极少数是竹简.现在,考古工作者已初步整理出七十多个完整的或比较完整的簿册.它们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这次发掘,还出土了两幅木板画.这说明当时不但用竹简和木简写字,还用木板来画图.用竹简和木简写书,虽然比甲骨上刻字容易,可是这样的书仍旧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笨重,翻阅起来十分麻烦,携带尤其不便.据古书上说,战国时代,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他旅行的时候,要用五辆车子装他所带的书.他的书,其实就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简.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许多事情他都要亲自处理.当时的公文都写在竹简和木简上,他每天看的公文竟有一百多斤重.西汉的时候,有个人叫东方朔,是个文学家.有一次,他为了给汉武帝提建议,竟用了三千根竹简写了一篇奏章,由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去.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