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初中物理 > 课件教案 > 正文

初中物理声音相关教学设计4份分享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陈老师 时间:2017-11-25 点击量: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l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l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
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声的来源
ü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
(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ü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
(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
(3)认真阅读P26的噪声分类表。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ü 学生活动
(1)观察书本P 2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