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物理 > 备课中心 > 正文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3)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瀋默乗唫 时间:2015-07-28 点击量:

必要时,可以引入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但也可以从“异号电荷相互吸引,从而在电容器的两极板间储存电荷”这个角度解释电容器的作用。
这条标准的重点在于电容器的作用,可以从电容器的储存电荷与能量及“隔直流、通交流”这样两个角度认识它的作用。
例:学习照相用闪光灯的原理和L形滤波器的原理。

(4)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学生对于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理解并不困难;磁通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实践中却又经常用到,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可以形象地用“通过一个截面的磁力线的多少”来描述磁通量,不必过分追求概念的严密性。
可以通过实验同时引入磁感应强度和安培力的概念,也可以通过与电场的类比使学生认识磁感应强度,而后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
例:学习左手定则。

(5)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洛仑兹力,标准要求实验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做实验,不能只把带电粒子流看做电流而直接得出洛仑兹力。
关于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注重它的物理原理,不必对电视显像管的偏转线圈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6)通过实验认识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以及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会判断直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列举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在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中,强调磁通量的变化。学习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时,可以给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但不必进行数字计算。关于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只限于直导线运动的情况,不必涉及楞次定律。
    例:学习右手定则。

(7)知道交变电流和三相交变电流。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说明远距离输电的基本原理。
    交变电流和三相交变电流是大规模应用电能的主要形式,是教学重点之一,标准对此的要求虽是“知道”的层次,但应注意要求不能过低。学生应该知道峰值、有效值、相电压、线电压这些概念,但只需明白它们的意义和相互关系,不必进行推导。
    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可以很容易地从探究性实验得出,每个学生都应该做一做。

(8)通过电能的应用,认识物理学对于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电能的应用使得能源和制造业可以分处于不同的地域,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或学生对本地电力应用的调查来落实这条标准。

(二)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了解电磁波及其发射、传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电磁本性和电磁波谱。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电磁波的发射,要抓住“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电流,可以在空间激发变化的磁场;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磁场,又可以在空间激发变化的电场……”这个要点。至于“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可以学习RC振荡电路,也可以不学。关于电磁波的接收,应该结合收音机、电视机等以方框图的形式学习,不必深入到技术细节中。
    可以列举历史上的实验事实,例如赫兹实验,说明光的电磁本性。学习电磁波谱可以使学生对光和电磁波有统一的认识。
    关于电磁波的应用,除了与信息相关的应用如通信、遥感外,不要忘记与能量相关的应用,如家中的微波炉、喷漆车间的远红外加热。

(2)收集资料,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模式、常用术语和移动电话的常用功能。
    中学物理课对移动通信的要求限于它的工作模式。学生应该认识到,两个移动电话不能直接接收对方发射的电磁波,通话必须经过基地台(基站)的转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调查来了解最新的术语和功能。应该适当了解最新的商业术语,如“彩信”,以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例:在城市郊区寻找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在与基站距离不同时,检验通信效果。
    例:同学间进行手机短信录入速度比赛。

(3)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传感器的应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对于传感器,以感性认识为主,不必给传感器下定义。要求能够在生产、生活中找到使用传感器的场合。
    例:在居住的村庄、社区,在自己的学校发现应用传感器的场合。提出有实际价值的创意,使用传感器以给人们带来方便。
    例4涉及用传感器进行计算机实时测量、实时处理数据的实验,这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向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展。

(4)了解集成电路的发展及微电子技术对日常生活、经济、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于什么是集成电路,如果学生认识到,过去的电子电路是先制造一个个的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元件,再把它们用导线连起来;而集成电路则是把这些元件直接做到一块单晶体上,这样就可以了。这条标准的重点是微电子技术的社会意义。学生可以自己收集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5)初步了解电视、广播和电视机的工作模式,知道电视机的主要结构。了解电视、广播技术的新进展。
    可以用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工作模式。关于电视机,学生要知道,接收到的是射频信号,需要从中分离出视频和音频信号,如果是彩色电视,还要分离出色彩信号……要明白以上内容的意义,不必了解其电路和技术细节。
    关于电视机的结构,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后盖(断开电源),让学生大致知道哪部分是起什么作用的。
    例:分小组在商场和科普杂志中收集电视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术语,在班上讲述,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初步了解家用电脑的组成。
    这部分的要求与对电视机的要求相似,可以和信息技术课关于计算机结构的学习结合起来。
    例:指出家用电脑中的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电源盒、内存条。

(7)知道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了解信息传播、处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了解网络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通过实例说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即可,不要下定义。
信息传播、处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应该由学生自己调查,互相介绍。
关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建立关注的意识,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与电磁波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小制作是很多的,这个二级主题后面的五个活动建议中,有三个是这样的制作。学习这个二级主题时应该进行一两个这方面的制作,可以从活动建议中选取,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其他制作。

第二节 模块2-2解读
各种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械的使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热机的使用使人类突破了体力和畜力的局限,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展生产力。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结构都与人们对力的认识密切相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力、机械、热、热机等内容。学习要特别注意与日常生活所见的力学结构、机械、热机的联系,还要注意人类对于热现象的不断深入的认识。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两个二级主题:
1. 力与机械
2. 热与热机

(一)力与机械
    (1)会区分平动和转动。会描述转动。观察常见的传动装置,了解其作用。
    对于平动和转动,学生会区分即可,不要求说出定义。例2和例3的意思是可以在这里学习功的原理。
    例:分析自行车上各种传动装置的作用。
    例:观察塔式起重机,区分其运动部分是否平动或转动,分析其外显的传动装置,了解其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举例说明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例:从二力平衡的条件出发,猜测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用三个弹簧测力计连在一点,验证猜测。
    可以利用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计算简单情况下悬物绳索受到的张力。

(3)通过实例,了解弹性和范性在技术中的应用。
    对于弹性和范性做定性的了解,可以学习缓冲、防震、塑形等应用。

(4)通过实验,认识刚体的平衡条件,能用刚体的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平衡。
    可以通过力矩盘或其他实验认识刚体的平衡条件。利用刚体的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平衡时,不要进行含有很多三角函数的计算。

(5)通过实例,认识常见的承重结构及其特点。知道影响稳度的因素。
    对于承重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只做定性分析,不做定量计算。
    例:研究斜拉桥的结构,分析各部分受力的情况。
    例:利用稳度的知识制作小玩具。

(6)认识机械的使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现代机械的发展概况。
    例: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了解古代、近代和现代机械的发展及同时期的人口、产值、人员活动范围等资料,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这个二级主题侧重于学习与工作机械有关的内容,下一个二级主题侧重于学习与动力机械有关的内容。

(二)热与热机

(1)了解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燃机主要技术参数的意义。
    重点是内燃机的工作原理。除了学习四冲程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外,也可以大致了解摩托车上应用很广的二冲程汽油机,还可以大致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控制燃油喷射内燃机的工作模式。
    内燃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及相应的转速,气缸容积,污染物排放量等。

(2)知道热机的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分析能量在热机工作时的流向。知道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定性学习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不必学习卡诺循环。可以粗略比较各种热机的效率。
可以简单了解目前为提高内燃机效率常常采用的新技术。

(3)知道电冰箱和空调机的组成和主要结构,了解其致冷原理。
知道电冰箱和空调机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了解其物理原理。还可以了解电冰箱和空调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关于例2,要注意冷暖空调发热时不是使电热丝发热,而是致冷的逆过程,即通过压缩机的工作,使室外降温、室内升温。

(4)知道热机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减小热机对环境影响的方法。
    热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未完全燃烧产生的微粒等物质的排放,也包括大量使用热机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
    不完全燃烧是产生有害物质的重要原因,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查找资料了解近年来我国对于汽车(以及锅炉)排放要求的变化及其与大气质量改善的关系。

(5)通过热机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进步的意义。关注新型热机的发展趋势。
    这个二级主题的重点是学习热机,即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上一个二级主题则不涉及动力的来源。由于摆脱了人力、畜力的局限,人类社会发生了产业革命。但是,过多使用热机也带来了环境与资源的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目前还没有革命性的新型热机出现,关于这条标准的后一个要求,可以多谈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上的新技术。


第三节 模块2-3解读
光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各种光学仪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与核技术的发展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与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相关的内容。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两个二级主题:
1. 光与光学仪器
2.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一)光与光学仪器
    (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会测定材料的折射率。
按照这条标准的要求,折射定律可以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学习。
测定材料的折射率是一个实验,可以用玻璃砖和插大头针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2)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要知道全反射的临界角的概念,要定性地知道临界角与介质的折射率的关系,不必通过反三角函数去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
    有条件时,学生应该看到真实的光缆的结构。可以调查当地光缆铺设的情形及利用光缆开展有线电视等业务的发展,从而认识光纤讲述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3)探究并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会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可以通过实验定性地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然后由作图得出透镜成像的公式。透镜成像规律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对凹透镜成像有些了解就可以了,不必用太多的时间讨论符号正负的问题。对凸透镜成像,要能分析成放大(缩小)的像、实像(虚像)、倒立(正立)的像的条件。应该强调,中学所用的透镜是薄透镜,而实际用来成像的透镜,绝大多数都不是薄透镜。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是一个学生实验,标准没有要求特定的方法,可以选用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将结果进行比较。

(4)了解照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的含义。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照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指光圈、快门速度,以及相关的参数如胶片感光速度、景深等。
例6所谈照相机测光、测距的方式不止一种,对此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测光、测距的物理依据即可。
关于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原理,要知道是物镜先成一个实像,再用目镜观察这个像;不要求画严格的光路图。要明确所谓的“放大”是视角的放大。
有条件时应该使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实际观测。

(5)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标准的要求限于定性认识双缝干涉和单缝(圆孔)衍射。有条件时要做学生实验,至少要做演示。可以简单了解光栅衍射,但不进行分析。要提倡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实验。
例:用两支铅笔并列观察衍射现象,用偏振光眼镜观察反射光的偏振。

(6)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常见固体和气体激光器的原理。举例说明激光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这条标准的重点在于了解激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应用。关于激光器的原理,主要了解它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对于激光产生的微观机理不做过高要求。激光的应用可以多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
按照例9用激光笔进行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激光直接照射人的眼睛。
例:学习激光唱盘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7)知道新型电光源的特点以及应用。
这条标准是为开阔眼界而定的,要求限于一般性了解,但材料要新,要多结合学生身边可以见到的电光源。
例12中的“白平衡”涉及黑体辐射的频谱分布,可以通过“不同温度的灼热铁块颜色不同”的事实来通俗地认识。在数码相机上,观察不同色温设置下拍摄的同一物体的照片可以很容易地理解。


(二)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1)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知道某些原子核会发生衰变。会用半衰期表示衰变的速度。了解衰变的应用。
现代青少年到了高中阶段早已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所以本标准的第一句不是重点。要用比较多的时间学习原子核的衰变。可以从半衰期的概念出发进行简单的估算,不要求使用公式。
例:已知碳14的半衰期是5 730年。现有一份古代物品的样品,其中碳14在碳原子中所占的比例只相当于现代物品中的四分之一。估算这份样品的年代。

(2)知道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知道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列举射线在医疗等方面的主要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几种射线的特性指它们的实质、是否带电、穿透能力等。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包括强射线产生的灼伤和引起的基因突变等。
例:射线照射种子可以引起基因突变,这是培育新品种的一条途径。
例:过去透视时由医生直接在荧光板上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时的投影,现在则把投影转变为电信号,医生在另外的房间通过显像管观察。这样不但提高了分辨率,而且改善了医生的工作条件,还可以减小对病人的照射剂量。用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CT)可以获得人体的三维信息。

(3)初步了解放射性同位素概念以及应用。
    天然放射性物质不便于应用,在工业、医学、科研中实际使用的放射源全部都是人造放射性同位素。

(4)知道核裂变和链式反应,初步了解反应堆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知道大众传媒中经常涉及的核武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防护要领。
    学生对于核电站和核武器的了解多是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的,这段内容的学习应该与当时的热点相结合。

(5)知道核聚变。关注可控聚变反应的研究进展。
    对聚变的要求比对裂变的要求更低,知道较轻的核聚合时能释放能量即可。学生应该认识到聚变很可能成为将来的重要能源,从而关注这方面的进展。这部分内容要强调态度方面的教育。

(6)讨论核能的应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是讨论式,可以结合当时的热点问题。学生应该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

  

第七章   选修3系列

本系列课程模块是选修模块,侧重让学生学习较系统的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和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生活、经济、社会的影响。
本系列课程模块的设立,是为经过必修物理课程学习后,对物理学或自然科学具有浓厚兴趣,希望能学习较系统、较全面的物理学的学生提供选择机会。通过本系列的学习,将进一步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为他们今后选择学习更高级的物理学或自然科学积累比较多的物理知识、技能与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发展观察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本选修系列有5个模块可供学生选择。

第一节 选修3-1解读
   
《标准》指出:“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代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电的知识。本模块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模块中,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它与社会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应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身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也形成了系统的基础理论,而且这些研究方法与基础理论对其他学科的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物理学有广泛的技术应用,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世界,世界的变革进一步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
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对“场是除实物以外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的认识,学生通过电场和磁场的学习不仅要总知道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电场和磁场规律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要加深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第二是关于电路的学习。电路是电能传递的途径,在高中阶段主要是探究电能从电源经导线传递到用电器的路径,也就是闭合电路的规律,同时,要认识电路元器件和电路参数的物理意义等,了解电路的研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模块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分为三个二级主题:
1.电场
2.电路
3.磁场

(一)电场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标准包括了两点要求,第一点是“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属于“了解”水平;第二点是“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属“理解”水平。
学生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或物理课程中都已初步接触过静电现象,但只是对静电现象的观察,或从自然现象与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辨认静电现象。本主题对静电现象的要求不仅要能从一般的现象中辨认静电现象,能举出静电现象的证据,还应该能说出静电现象的特征,微观机理,并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加以利用。标准的例1与活动建议1对本主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说明,学生应该知道避雷针、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中与静电有关的物理原理;还应该了解静电及其产生的现象也可能给人们的生活或生产带来危害,必须要有积极的防范措施,如存在可燃气体的环境中防止静电的措施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希望学生能自觉的将静电与雷电等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标准》要求能根据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体现了高中物理的特点。学生应知道一个物体带电是由于电子的得与失;根据电荷守恒的知识知道物体带电是由于电子的转移,一个物体由于缺少电子带正电,必有另一物体得到了多余的电子带负电,而系统的电荷是不变的。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本主题的第一点要求是“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标准对点电荷的要求属“了解”水平,体会理想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则属于体验性目标的“反应”水平。这里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点电荷的物理意义,更要知道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建立点电荷模型的条件,以使学生体验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并能在其他场合中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点电荷是学生在电学中接触的第一个理想模型,这里可以把点电荷与学过的质点和理想气体等理想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方法的体验。
本主题的第二点要求是“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属“了解”水平。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定性探究“同种电荷相互推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基础上,定量研究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这里要求学生知道库仑定律与静电力恒量,知道真空中的库仑定律及其应用,了解介质对静电作用的影响;知道利用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处理复杂的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作用的思路;通过库仑定律的学习,还应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美,即复杂的静电作用竟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简单就是美的一种体现。由于库仑扭称的实验在中学很难做成,可介绍库仑扭称实验的设计思路与实验方法。
本主题的第三点要求是“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属于体验性要求的“反应”水平。这里应让学生通过比较静电力与万有引力,如产生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质量而产生的,静电力则是由于电荷而产生的;万有引力只存在引力一种形式,而静电力则有引力和斥力两种形式,这说明了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都遵从距离的平方反比规律,都是超距作用,他们的表达形式也相同,他们的相互作用都是相关的场的作用。通过类比让学生认识到自然法则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规可循,也具有统一的一面。应让学生通过分析类比,体会自然界和谐多样的美。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本主题有三点要求,第一点是“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属“了解”水平。电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由于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能逐步认识,这里只要求学生通过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来检验其存在,了解电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电场具有确定的性质,他对位于电场中的电荷施加作用力,不要求作进一步拓展。
第二点要求是“理解电场强度”。属于知识技能目标的“理解”水平。学生应该理解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他不依赖于电场中是否有检验电荷,以及电荷的性质而存在。学生应知道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理解其矢量性和叠加性。
第三点要求是“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属技能目标的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应知道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虚拟线,知道怎样用电场线来表示电场的方向与强弱,知道在同一电场中电场线不可相交表示了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唯一性;能读懂一些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会用电场线来描述有关的电场;通过电场线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知道用虚拟的图线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使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标准对于电势能和电势概念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电势差在电路与技术中应用较多,因而其要求属“理解”水平。这里要求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电场的性质,知道电势反映了电场能的特性,也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知道选择零电势点的物理意义,在实际应用中能根据情况选择零电势点(例如选大地作为零电势点等)。在物理学中、特别是在技术中常用到的是电势差的概念,因此标准对电电势差的要求属“理解”水平。对于物理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等势线和等势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加强深对电场性质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标准只要求“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对于一般的电场,学生只要定性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就可以了。对于匀强电场可以要求了解他们的定量关系式,因为这在分析问题时很有用。
标准还通过例3的说明,要求学生能运用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概念分析一些科学技术中的问题,例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示波管、静电加速器的原理等,渗透了STS的观点,把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该主题强调了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要求让学生看到多种类型的实际的电容器,还应通过解剖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构造。关于电容器电容的概念,标准的要求属“了解”水平,只要了解常见电容器的电容,知道公式的物理意义即可,这里不涉及孤立导体的电容。对于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这对学习电容器的应用很有帮助。
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属知识技能目标的“了解”水平。标准通过例4,说明了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这里应结合电容器的一些特性,如充放电特性、改变电容器电容的方法等,通过实验,联系技术中应用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把物理知识与技术、生活联系起来。

(二)电路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他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本主题既有体验性目标要求,又有知识目标的要求。标准首先要求观察常见的电路元器件,这属于体验性目标的“经历”水平。按标准的要求,必须通过观察实物来加以识别,不能只从图上认读,还要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标准没有具体说明要学习哪些电路元器件,应选择生活与技术中应用较多的电路元器件让学生去识别,可以相对集中地介绍,也可以结合本模块其它主题的具体内容介绍。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本主题有两点要求,“初步了解多用电表原理”属“了解”水平;“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属于技能目标“独立操作”水平。多用表有测电流、测电压与测电阻等档位,而多用表的原理又是建立在分流、分压电路与欧姆定律基础上的,对这一部分知识要结合多用表原理适当的拓宽与加深,但不需要解决繁难的电路计算题。对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安排扩大电表量程的探究性实验。
由于多用表是电学中使用较多的仪表,标准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多用表的使用方法。例如,让学生测电池的电压、测电路的电压;测直流电路中的电流,在测量中要学会换档,知道怎样减小测量误差等;电阻的测量相对比较难,要测多种阻值的电阻,学习选择合适的电阻测量档位。
标准还通过例1、例2,建议用多用表作为测量工具,组织一些探究性实验,如判断半导体二极管的正负极,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电阻特性、电容器的容量和漏电情况等。还可以练习用多用表判断电路故障。以便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相关的活动过程。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