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总结反思 > 正文

郝庄中学学教《功》设计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张建华 时间:2016-11-19 点击量:
课  题 功 总 课 时 数
课  型 概念课  授 课 时 间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略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实物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和分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源 力和距离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对力的成效的认知,层层递进,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再给予一定的帮助。







第十四章  第一节 功(work)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体受到力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功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公式: W = F S     W—  功  — 焦耳(J)
                        F—  力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1J=1Nm)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对力的成效的分类,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通过阅读,知道功的公式
3.通过练习,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行简单的计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 引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有一只箱子,让一位同学把它从一楼匀速地背到二楼;若让另一位同学把这只箱子从一楼匀速地背到四楼。
齐答:(1)一样大
(2)不一样
(3)他们提升的距离不一样大。


试分析下列情境中哪些力做了功?哪些没有力做功?并说明判别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学习情境。
提问学生三个问题:
(!1)他们两个人用的力一样大吗?
(2)他们的成效一样吗?
他们用的力一样大,为什么说(3)他们的成效不一样呢?
看来有些问题只考虑用“力”来描述是不够了,还必须同时考虑“距离”这个因素,在物理学中,用“功”这个物理量来描述上面的问题。力产生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板书 :课题
   多媒体播放

预测:学生能准确分类,并能表达出:甲、丁做功了,因为有力,而且移动了距离,所以力产生成效,即做了功;而乙,丙只收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
  板书:有力 和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任务二:(1)请判断下列几种情境哪些做了功,哪些没有做功?





















(2)分析不做功有几种情况。


感悟: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这个力做的功越多。 方式是: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并由一个最有自信的组展示,其他组质疑。
教师:征求其他组的想法,去掉意见统一的情境,将那三幅图进一步全部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预估:1、3、4、5、6学生没有争论。
学生的问题在2、7、8,根据刚才总结的有力有距离就做了功,那这些也好像做功了。
点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在交流中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
2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
3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








过渡:用过媒体播放
用起重机吊起不同的物体匀速和移动不同的距离,
在比较不同的力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做功可能是多少?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任务二、要想知道这些力做了多少功,就请阅读教材105页“功的计算”并完成下列任务
1、功的定义:


功的公式及符号


功的单位


2、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 动重100N的箱子, 前进10m。
1)推箱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2)若将木箱匀速由1楼背到3楼,他又做约多少功?



3、如图起重机,把质量为4×103kg的货物匀速做了6.4×104J的功,在这个过程中货物上升了多少m?
接着又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了500m,在这个过程中,起重机对货物又做了多少功?(取g=10N/kg)





任务三、小结你的收获
方式:学生单独完成,小组交流,选择任务、交流展示、质疑。教师点拨、提升。

预估:1和2中的(1)学生很顺利完成。
问题1、对3层楼的高度有多高有问题,
点拨:一层楼高几米?上2楼需几米?(给学生给垫脚石)
问题2:解题不规范,如下标、单位以及3题中的,匀速上升时F=G等都是学生易错的。
注意学生的交流与质疑,及时点拨,在会用功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规范解题过程。


提升:在解决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时,可以用
w=Gh解决问题













反馈及作业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





2.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B. 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C. 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D. 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3.下列是功这个物理量的单位是                                   (   )
A.J           B.Pa          C.N.m        D.W
4.举重运动员在5s内把重1 000N的杠铃举高2m.在这个过程中他举
高杠铃做的功是多少J ?接着他举着杠铃,停留了3s,在这个过程中他
对杠铃做的功是多少J ?


5.跳绳是一项很好的体育健身活动,经测试重50kg的某同学1 min跳绳120次,每次离地约0.06m(每次离地高度和时间都相同).问:(!)该同学跳一次做功多少焦耳?
    (2)那么该同学1s做了多少功?(选作)



作业:1、举出几个做功与不做功的例子。
2、课后题1、2、3





功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通过由物理情景以及四个简单的物理情景的分类引入做功需要有力和距离,在继续分类,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思维冲突,进一步认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学案设计中注重物理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如功的概念的得出,不是通过看书的出,而是通过学生两次分类产生思维障碍而认识到的。两个计算题的设置,台阶性强。
3、教师在自学、展示、交流中,注重点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总结性的规律,而是要给学生有铺垫。如学生在解决:“对3层楼的高度有多高有问题”时,教师提了两个问题“一层楼高几米?上2楼需几米?”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维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垫脚石。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