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安徽卷试卷分析
芜湖一中 王长华
一、考点统计
二、特点分析
1、难度适中,区分度好
试卷按分值来看,难易比例大约为:易:中:难=20: 65:25。2014年安徽理综物理卷总体难度较为适中,尤其选择题题难度低于去年。试题阅读量适中,知识覆盖面较广,各模块占比较为合理。试题侧重于能力的考查,对主干知识考查不刻意回避常规模型,有所创新,
不落俗套,有些题目初看似曾相识,但入手后又感觉不一样,重视考察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的掌握程度和对信息的提取能力。选择题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实验题难度力学持平、电学比去年略高,而计算题前两题难度有提高。从整体来看,无偏题怪题,容易入手,但整体难度不比去年低,对程度中上等的学生有利。
2、难易设置有梯度
试卷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每个题型中基本也是先易后难,就是每个题目中有多问时,也是按照这个难易顺序设置的。这样便于增强信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正常的发挥。
3、继续保持稳定
2014年安徽理综物理卷体现了很好的稳定性,这便于学生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学生备考。试题总数目不变,共11题。试题类型不变,共分三类题型且每个题型的赋分不变:单项选择7题42分,实验题一力一电共18分,计算题共3题50分。
4、稳中有变。
(1)选修部分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2014年安徽理综物理卷试题稳中有变:知识模块赋分有微调,力学必修1、2模块:14、15、19、21(1)、22、24共约40分,占总分数的37%;电学模块选修3-1:17、18、20、21(2)、22、23共约40分,占总分数的37%。必修部分占总分的76%,覆盖了大部分的Ⅱ级知识点。考查选修3-2、选修3-4、选修3-5部分试题:14、16、20、23、24分值大约有30分左右,占总分数的26%,略超过总分值的20%。
(2)计算题变化大、难度有所加强
选择题知识点是4力3电。实验题一力一电,总分值不变。计算题变化较大,计算一考查带电粒子从空中落到电容器中的运动,是力电综合题,难度比前几年要略大。计算二是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题,本题较难,比压轴题的前两问难,估计本题得分率不高。计算三考查板块模型,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前两问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但受前一题的影响,可能有些同学放弃了本题。总体来看,计算题的难度超过去年。
5、推陈出新。
物理选择题19题把课本上的水平圆盘改成倾斜的圆盘,这一创新非常的好,让学生既熟悉而又陌生,入手容易上手难。计算题23题,电磁感应的力电综合问题,“”形状的光滑金属导轨位于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本题陷阱很多,不做细致的电路、受力、运动和功能分析很难做好本题,这个题目是在常规的题目中改成倾斜放置,而又考查回路之外的那部分导体棒的电动势,这正好击中了我们的薄弱点。
6、阅读量加大、科技信息量提高
选择题14、18、20涉及到物理的思维方法、科技信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科技阅读能力,从中提取物理信息,建立模型,从而解决物理问题。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仅会做题还应会阅读会搜索,有敏锐的物理嗅觉,较强的信息提取能力。
7、图象题考查增多、要求加大
第16题考查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应用——会读图;第17题考查根据EP-x图选其它图象——会变图;第21题(2)问考查根据函数选图象——会选图;23题第(2)问考查根据函数画出图象——会画图;第24题(3)运用v-t图象求时间和位移——会用图。这
三、对试题的几点商榷
1、选择题第14题的文字叙述对后面的解答没有任何帮助,而且只会有干扰,学生不看前面的文字能更快的做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摆设不要也罢。
2、电学实验用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超出了大纲要求,考这样的陈题对学生不公,而且这样引导下去,学生不知如何应考复习,会加大复习量、增加复习难度。
3、计算题23题的难度反而超过24题,这样的设置不太合理,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 4、选修内容超过20%。 5、图象的考查有点过多。
四、对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对2015届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注意细节。加强通式通法的训练,少投机取巧走捷径。对常规题、常见模型要弄懂、吃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多总结内化。精讲精练、多思多悟。发挥学生能动性。
2、选修部分内容要加强。一要保证课时的充足,二要深入的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一带而过,有些内容最好能在一轮复习前认真的学习一遍,留到考试说明下来后学习,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紧张。
3、一轮复习重视基础、全面梳理。二轮复习非常重要,不能全部以做试卷代替,二轮复习要结合考试说明以及针对学生的在模考、各类考试中暴露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总结归纳。 4、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考题示例。考试说明中“电容器的电容、电量与电压的关系”在2013年由I级要求变为II级要求,但在当年未曾考查此知识点,今年的计算题22题考查来了。今年的考题示例中也暗示了很多内容,与今年的高考题高度吻合,例如电学中的科技信息题,在考题示例中出现多题;推导证明题,在考题示例中列举的是2013年的北京高考题;力学实验平抛运动,在考题示例中列举的是2013年的上海高考题考察平抛运动实验;板块模型问题,在考题示例中出现三道题目,今年压轴题考的就是这样的模型问题。
5、后期,要回归课本,每年的高考题都有部分试题来自课本。例如,选择题19题就是必修2第25页课后习题第3题水平圆盘改为倾斜圆盘;选择题20题来源课本选修3-2第19页。那么如何回归?让学生随便翻书也不一定有多少效果,我是这样做的:花了一周的时间把课本上比较重要的内容、图、例题、习题改编成了一些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一些。通过问题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再阅读课本。今年的选择题第20题,在这次回归课本的活动中,正好做了类似的题目,学生高考时至少没有感到陌生。
6、重视公式规律的推导、证明。从2011年至今的四年高考题的计算题中都有推导、证明的身影,今年计算题的23题第(2)问,推导外力F与x关系。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于公式、规律的得出过程要花大气力让学生能够会推导。在复习的后期更要加强这种集中的训练。
7、重视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爆炸,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提取与本学科有关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有意的命制这样一些题目,加强应试训练。当然,更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科技、关注生活,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8、考前的最后一两周,一定要复习笔记、错题本、模拟卷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反
思、提高,不能迷信地追逐所谓的最后一卷、押题卷、猜题卷,那些都是猜不着的,即使偶尔碰到,也跟中彩票一样,不能把最后宝贵时间消耗在无休止的猜题上,打击自己的信心、扰乱复习的步伐,得不偿失。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