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的十大困境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陌云帆
时间:2016-01-17
点击量:次
困境一:感性认识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随处可见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有关于声现象,每天气温的变化以及下雨和露珠的形成,照镜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相机应用透镜的知识等等,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通过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的。要想找出事物外在表象与内部本质的联系,我们必须经历思考的过程,其中要将丰富多彩的感觉材料,加以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熔炼过程,从而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我们的学生或许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造成的。他们的思维被剥夺了不少或者说是自己没有去挖掘出来。有的老师上课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思考时间,同时,他们因为习惯于"偷懒"而放弃自我升华的大好时机。所以,对于那些不需要思考只须记住就能学好的科目,他们觉得非常简单,而遇到抽象性的物理概念时就显得不知所措了。物理知识恰恰是生活中事物表象的抽象表达。
困境二:好奇心输给懒惰
我们必须承认,初中生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充满好奇心的。给他们演示瓶子吞鸡蛋,杯子倒立不漏水解释大气压的存在;演示瓶底抽纸条,瓶子不会掉落理解惯性的知识;纸锅烧水,纸不然来说明沸点等,都能极大的吸引他们的眼球。
但这些也都只是停留在直观层面,如果想从中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还得靠他们自己去完成。布置的课外作业,没有几个认真去做的,就连设计一个体温计都是班上个别学生去做,然后来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一来,只有动手操作过的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懒惰使他们在事物表象通往内在规律的桥梁上止步。
困境三:物理数学,亲兄弟不亲
各门学科中,就属物理和数学关系最亲了,物理可是把数学当作铁哥们看待的,相反数学对物理是有点爱理不理的感觉。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理论物理的老师曾说过:"数学就像是有脚的瞎子,而物理像是视力很好的瘸子,他们要想走得很远,那就要瞎子背着瘸子才能前行。"担任物理教师的这几年,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看到学生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规律时踌躇满志的样子。
1、单位换算
大家可以看到,尽管最后填写在横线上的结果都是0.36。小学的教学方法是:小单位换大单位,单位系数不变,除以进率。因为小学没有学过倒数的概念,而初中时学习的数学在科学计数法的理解和计算以及幂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极大多数学生是不懂的。这里的单位换算就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第一个难题。
2、计算题
一列长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速度为15m/s,请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法:(1800+360)÷15=144(秒)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法: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小学的计算过程中没有公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加了个括号带单位,而初中物理的计算题除了写出已知条件之外(高中的计算还要多少许多文字说明),计算过程中要有公式,而且整个过程要带单位,把相应能约去的单位约掉后得到最终结果的单位,这里不止包含数字的运算,还有单位的运算。可悲的是,物理的计算题,如果计算过程中没有公式或者不带单位都是不给分的。另外,很多学生到了初中还不理解分数线"/"的意义是什么,有时还会问您:"计算时间需要设未知数x吗?"
3、作图题
上面两个作图题,其中的第二道题(图8),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要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找到它们的交点,即是光源S的像,然后利用对称作图完成。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就只知道先作法线后画入射光线的方法来作图。
困境四:靠嘴巴讲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数学为工具,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都包含实验的部分,其中新课标规定初中物理必做的分类实验就有20个,但是我们的教学过程,我能坚持带领学生完成的实验就只有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剩余的很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虽有器材却不能完成,因为它们总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
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开学的第一堂课,您可以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充满激情的跟随您的脚步进行学习活动,但是因为后期的教学过程没有什么法宝吸引他们,而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开始心灰意冷,导致最终失去自信心。靠嘴巴讲授实验始终无法替代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来的尽兴。
困境五:知识严重碎片化
八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知识。之前他们说学的科目,很少注重科目与科目之间的关联,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遇到物理知识中的逻辑关系开始变得茫然。比如声音的特性理解,如果您说某个同学说话声音大,某个同学说话声音小,他们很快知道这个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在物理学中用响度表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但是,当考试卷中有这样的题目【在敲鼓时,用力敲打鼓面和轻打鼓面,两次发出声音的( )不同】时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填写。这是他们无法将用力大小的不同影响到物体振动的幅度,导致响度不同这些知识点关联起来造成的结果。还比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知道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但到解物理计算题时,不能应用公式一样。他们就只知道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却始终不能升至s=vt这样一个层面。
困境六:思维定势造成的困难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常见的例子如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他们认为是静止的,升旗仪式上冉冉升起的的五星红旗他们知道是运动的,如果问他们,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相对于走廊上行走的学生,他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时他们就存在分歧,有的同学回答是运动的,有的同学回答是静止的;
还比如水烧开时冒"白气",属于什么物理现象?学生很容易想到"白气"是气态,所以他们的回答是汽化现象,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我们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应该属于液化现象。再比如我们平时看到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我们不同它时,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我们用力推它,它才在我们的"作用"下开始移动,当我们撤了这个力的作用,这个物体又停下来,因而学生会产生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想法,就连我们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的。另外,"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以及理解密度公示"ρ=m/V"总按照数学思维,认为当物体的质量m为0时,它的密度ρ也等于0,等等。
困境七:决策失误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响亮的口号。时至今日,物理教学显得不是那么足够引起重视。一方面,教材改变了很多次,改来改去教的内容不能迎合考的内容,学生越探究越糊涂;另一方面,一再强调实验探究却要物理老师自己去想办法凑齐器材。此外,教学评价方案也不断的更改,一直处于转圈圈的姿态。
困境八:信息爆炸引起的不安
借助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每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信息的增长速度太快,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广播、电视、电脑所传递的信息已经达到极度泛滥的程度。我们的学生,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QQ、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这些媒介所传送的信息远远将纸质媒介甩掉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个人能力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慢慢有被"淹没"的感觉。
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开始跟风使用手机获取问题的答案。随便在某一个搜索引擎上输入问题,成千上万个回答就出来,或者更简单点的,直接用手机把题目拍下来,一发送,之后就是让学生美美的去摘抄。如此"不劳而获"的获取方式渐渐替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您说您力气大,能把火车推动我倒相信,但要是您说您有足够的能力让这一类学生学有所成,我表示敬佩。
困境九:"老死不相往来"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李耳《老子》第80回"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本人也是向往"小国寡民"这样的理想境界的。看过自媒体人淘宝鬼脚七文中的论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又更进一步。纵观各个学龄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再横向对比每个年级各科目之间的教学方式,我只能用非老子本意的这句话来形容,即"老死不相往来"。初中老师嫌弃小学老师某个知识点不该这样教,高中老师嫌弃初中老师水平不够;英语老师认为语文老师没有教好语法,物理老师觉得数学老师某些方面没有讲好,是不是这样?
困境十:读书有什么用?
这也许是最难的问题。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已经不只是遗传的问题了。有的父母很有钱,认为自己的子女继承财产就不愁吃穿,何必读书?有的家长初中毕业在家务农,认为没有后门读书出来也没有工作,干脆不给读;有的家长宁肯省吃俭用也要供子女读书,只是他们的孩子喜欢的是手中的手机,不是书本知识。读书有什么用?你自己搞懂了吗?我在前面一篇"我读书的理由"里面有所谈及,在此不再赘述!
结尾:我的困境亦是您的困境,我的感动非您所感动,谢谢阅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随处可见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谈话有关于声现象,每天气温的变化以及下雨和露珠的形成,照镜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相机应用透镜的知识等等,都和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通过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的。要想找出事物外在表象与内部本质的联系,我们必须经历思考的过程,其中要将丰富多彩的感觉材料,加以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熔炼过程,从而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但是,我们的学生或许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造成的。他们的思维被剥夺了不少或者说是自己没有去挖掘出来。有的老师上课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思考时间,同时,他们因为习惯于"偷懒"而放弃自我升华的大好时机。所以,对于那些不需要思考只须记住就能学好的科目,他们觉得非常简单,而遇到抽象性的物理概念时就显得不知所措了。物理知识恰恰是生活中事物表象的抽象表达。
困境二:好奇心输给懒惰
我们必须承认,初中生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充满好奇心的。给他们演示瓶子吞鸡蛋,杯子倒立不漏水解释大气压的存在;演示瓶底抽纸条,瓶子不会掉落理解惯性的知识;纸锅烧水,纸不然来说明沸点等,都能极大的吸引他们的眼球。
但这些也都只是停留在直观层面,如果想从中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还得靠他们自己去完成。布置的课外作业,没有几个认真去做的,就连设计一个体温计都是班上个别学生去做,然后来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一来,只有动手操作过的学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懒惰使他们在事物表象通往内在规律的桥梁上止步。
困境三:物理数学,亲兄弟不亲
各门学科中,就属物理和数学关系最亲了,物理可是把数学当作铁哥们看待的,相反数学对物理是有点爱理不理的感觉。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理论物理的老师曾说过:"数学就像是有脚的瞎子,而物理像是视力很好的瘸子,他们要想走得很远,那就要瞎子背着瘸子才能前行。"担任物理教师的这几年,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看到学生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规律时踌躇满志的样子。
1、单位换算
大家可以看到,尽管最后填写在横线上的结果都是0.36。小学的教学方法是:小单位换大单位,单位系数不变,除以进率。因为小学没有学过倒数的概念,而初中时学习的数学在科学计数法的理解和计算以及幂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极大多数学生是不懂的。这里的单位换算就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第一个难题。
2、计算题
一列长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速度为15m/s,请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法:(1800+360)÷15=144(秒)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法: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小学的计算过程中没有公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加了个括号带单位,而初中物理的计算题除了写出已知条件之外(高中的计算还要多少许多文字说明),计算过程中要有公式,而且整个过程要带单位,把相应能约去的单位约掉后得到最终结果的单位,这里不止包含数字的运算,还有单位的运算。可悲的是,物理的计算题,如果计算过程中没有公式或者不带单位都是不给分的。另外,很多学生到了初中还不理解分数线"/"的意义是什么,有时还会问您:"计算时间需要设未知数x吗?"
3、作图题
上面两个作图题,其中的第二道题(图8),按照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要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找到它们的交点,即是光源S的像,然后利用对称作图完成。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就只知道先作法线后画入射光线的方法来作图。
困境四:靠嘴巴讲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数学为工具,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都包含实验的部分,其中新课标规定初中物理必做的分类实验就有20个,但是我们的教学过程,我能坚持带领学生完成的实验就只有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剩余的很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虽有器材却不能完成,因为它们总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
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开学的第一堂课,您可以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会充满激情的跟随您的脚步进行学习活动,但是因为后期的教学过程没有什么法宝吸引他们,而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开始心灰意冷,导致最终失去自信心。靠嘴巴讲授实验始终无法替代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来的尽兴。
困境五:知识严重碎片化
八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知识。之前他们说学的科目,很少注重科目与科目之间的关联,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所以,遇到物理知识中的逻辑关系开始变得茫然。比如声音的特性理解,如果您说某个同学说话声音大,某个同学说话声音小,他们很快知道这个表示的是声音的大小,在物理学中用响度表示,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但是,当考试卷中有这样的题目【在敲鼓时,用力敲打鼓面和轻打鼓面,两次发出声音的( )不同】时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填写。这是他们无法将用力大小的不同影响到物体振动的幅度,导致响度不同这些知识点关联起来造成的结果。还比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知道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但到解物理计算题时,不能应用公式一样。他们就只知道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却始终不能升至s=vt这样一个层面。
困境六:思维定势造成的困难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常见的例子如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他们认为是静止的,升旗仪式上冉冉升起的的五星红旗他们知道是运动的,如果问他们,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相对于走廊上行走的学生,他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时他们就存在分歧,有的同学回答是运动的,有的同学回答是静止的;
还比如水烧开时冒"白气",属于什么物理现象?学生很容易想到"白气"是气态,所以他们的回答是汽化现象,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而我们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应该属于液化现象。再比如我们平时看到放在桌面上的物体,我们不同它时,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我们用力推它,它才在我们的"作用"下开始移动,当我们撤了这个力的作用,这个物体又停下来,因而学生会产生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想法,就连我们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的。另外,"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以及理解密度公示"ρ=m/V"总按照数学思维,认为当物体的质量m为0时,它的密度ρ也等于0,等等。
困境七:决策失误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非常响亮的口号。时至今日,物理教学显得不是那么足够引起重视。一方面,教材改变了很多次,改来改去教的内容不能迎合考的内容,学生越探究越糊涂;另一方面,一再强调实验探究却要物理老师自己去想办法凑齐器材。此外,教学评价方案也不断的更改,一直处于转圈圈的姿态。
困境八:信息爆炸引起的不安
借助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每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信息的增长速度太快,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广播、电视、电脑所传递的信息已经达到极度泛滥的程度。我们的学生,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QQ、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这些媒介所传送的信息远远将纸质媒介甩掉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个人能力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慢慢有被"淹没"的感觉。
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开始跟风使用手机获取问题的答案。随便在某一个搜索引擎上输入问题,成千上万个回答就出来,或者更简单点的,直接用手机把题目拍下来,一发送,之后就是让学生美美的去摘抄。如此"不劳而获"的获取方式渐渐替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您说您力气大,能把火车推动我倒相信,但要是您说您有足够的能力让这一类学生学有所成,我表示敬佩。
困境九:"老死不相往来"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李耳《老子》第80回"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本人也是向往"小国寡民"这样的理想境界的。看过自媒体人淘宝鬼脚七文中的论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又更进一步。纵观各个学龄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再横向对比每个年级各科目之间的教学方式,我只能用非老子本意的这句话来形容,即"老死不相往来"。初中老师嫌弃小学老师某个知识点不该这样教,高中老师嫌弃初中老师水平不够;英语老师认为语文老师没有教好语法,物理老师觉得数学老师某些方面没有讲好,是不是这样?
困境十:读书有什么用?
这也许是最难的问题。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已经不只是遗传的问题了。有的父母很有钱,认为自己的子女继承财产就不愁吃穿,何必读书?有的家长初中毕业在家务农,认为没有后门读书出来也没有工作,干脆不给读;有的家长宁肯省吃俭用也要供子女读书,只是他们的孩子喜欢的是手中的手机,不是书本知识。读书有什么用?你自己搞懂了吗?我在前面一篇"我读书的理由"里面有所谈及,在此不再赘述!
结尾:我的困境亦是您的困境,我的感动非您所感动,谢谢阅读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课件教案]2019秋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习题课件(打包12套)新人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从闪电谈起ppt授课课与习题课课件及其相关视频素材打包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热机与社会发展ppt复习与授新课件及其相关视频素材打包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电功与电能ppt课件与动画素材合并打包分享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探究滑动摩擦力》ppt课件、视频材料综合免费分享(共1
- [课件教案]16.1 从永磁体谈起 第2课时 磁场.DOC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电磁铁与自动控制ppt课件汇集免费分享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12.4热机与社会发展》ppt课件及相关视频素材分享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ppt课件及动画素材分享
- [课件教案]初中物理探究滑轮的作用ppt课件flash动画,相关视频免费分享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