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热点报告 > 正文

市2015届一轮复习研讨会汇报材料(邹鸿志).zip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邹鸿志 时间:2015-11-09 点击量:
巴彦淖尔市2015届高考一轮复习工作和尖子生培养工作交流会汇报材料(初稿)
汇报人:临河一中2015届高三物理备课组  邹鸿志           
【前言】
    各位领导、兄弟学校的同仁:上午好!很荣幸我代表临河一中2015届高三物理备课向大家汇报我校2015届高考一轮复习工作和尖子生培养工作。不当之处敬请文老师和各位同仁批评斧正!
【主要提纲】
    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三教师,我讲不了什么高深的理论,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些高考备考工作的失误教训和心得体会。今天我汇报的主要内容分四部分:一是将新课标一、二卷物理试题和其它省市高考物理试题进行简单的对比以及新课标二卷2013年和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对比分析,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标二卷高考物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二是对2015届高考物理科命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看法;三是与大家交流2015届高考物理科备考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四是从2014届高考我们班尖子生的失误谈2015届高考物理科备考尖子生的培养。
【正文内容】
I、新课标一、二卷高考物理试题的对比分析
(I)全国新课标一、二卷物理试题的对比
一、教育部考试中心评价
(一)全国二卷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2、试题难易分布合理、层次清楚
3、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及对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能力的考查
5、体现了物理学科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联系
(二)全国一卷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2、试题难易分布合理、层次清楚
3、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准确表述的考查
5、体现物理学科知识与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的联系
二、全国新课标二、一卷试题的特点对比
1、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高度概括,不够具体。
2、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实际上也代表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全国新课标二、一卷的命题要求。
3、全国新课标一卷在物理建模能力方面比新课标二卷有更高的要求。
4、在实验考查方面,全国新课标二、一卷各有侧重:其中新课标二卷侧重对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能力的考查;新课标一卷则侧重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准确表述的考查。
(II)全国新课标一、二卷物理试题与其它省市高考物理试题对比的印象
一、“求稳”重于“求新”
    这个特点是由新课标一、二卷采用的广泛性和采用省市的教育状况的现实性决定的。尤其新课标二卷的采用省市的教育状况多数相对滞后。
二、试题难度保持向中档靠拢
    与教育相对发达的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相比,新课标卷尤其我们所采用的新课标二卷难度小得多。
三、试题联系实际不够紧密
    个人认为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的要数浙江卷、江苏卷等。
四、很少见开放性试题
    以上几个特点就决定我们的高考备考必须遵循“基础第一位”的原则。
(III)2013、2014两届高考课标二物理试题的对比分析
一、命题趋势仍是“稳中求新,稳中求进”。
    纵观2013、2014年新课标II卷延续了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卷的稳定性。命题特色仍是“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二、从考点覆盖面来看,“重力轻电”的特点相当明显。
    从必考知识点分布上看,今年必考总分95分,力和运动学61分,占64.3%,电磁学34 分,占35.7% (我个人认为第25题19分力、电各占9分和10分;2013年力和运动学50分,占52.6%,电磁学45分,占47.4% )。同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力和运动学部分分值进一步增多,电磁学分值进一步减少,“重力轻电”的特点比去年更明显,“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这个超大考点跟去年一样只考一个选择题,继续被弱化,连实验题都是“重力轻电”。
三、总体难度较去年略有增加。
    由于今年试题设计“起点低,落点高,层层推进”,学生感觉好上手但易出错,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试题的难度,实际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
    今年试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选择题注重基础更注重灵活运用,注重考查物理模型的整合和迁移(选择题第18题“已知两极和赤道的重力加速度求地球的密度”);实验题第23题信息量大,计算量大,通过数据找规律的题型训练少;压轴题25题淡化了通常的直导线切割磁感线模型,在模型构建有所创新,另外对多接触面的摩擦力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这些难点的考查也增加了本题的难度;选考3-5的第(2)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其中还涉及到光电门,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总之,从必考知识的难易程度分析,中等、较易题目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纯粹有一定难度的题占的分值只有20多分。
四、与去年相比今年试题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今年试题的重心更加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上偏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种“偏移”在第18、20、23、24、25和3-5(2)题中均有所体现。物理学科备考若还是传统的“死记公式”和“题海战术”的方式去学习,不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概念、规律的“深层次理解”和加强“学以致用”上,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
五、考纲中的更新和变化有所体现
    考纲中能级要求由1级要求变2级要求的考点体现的只有交变电流与理想变压器(多选21题),半衰期、相对折射率以及动量定理都没有体现。

II、对2015届高考物理科的预测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一、从历届高考的稳定性和高考命题专家组的任期来看,2015届高考物理课的命题趋势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离高考大改革至少还有两年,而且据我的了解,高考命题专家组的任期至少三年,成员固定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不会大变。总之,我个人预测2015届高考应该以继承2013年、2014年的特点为主。因此,2015届的老师只要将前两届的高考命题特点“吃透”,应该不难把握2015届的高考命题方向。
二、高度关注国家高考政策对高考试题的影响。
    今年全国各省市的英语试题的难度普遍降低,我个人认为是受国家高考政策的影响。今年9月国家教育部新高考改革初步方案出台,会不会对2015届高考命题产生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三、对2015届高考物理科的难度的预测。
    我的个人意见是很有可能是略有增加,但较易题和中档题占很大比重这个命题格局不会变。理由有二个方面:一是今年我们的理科分数偏高;二是从各科的难度的交替性和周期性的特点看,今年数学难,明年应理综难,理综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物理。建议2015届的老师要狠抓基础,同时对尖子生的适度拓展是必要的。
四、对2015届高考物理科的压轴题考点的预测。
    我的个人倾向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这个超大考点。理由有二个方面:一是此考点变化大,易创新、不易被押中;二是从压轴题考点的周期性来预测的。只要是预测就有可能猜不中,我建议2015届老师在压轴题备考时几个可能的考点都要认真准备,但要有所侧重。
五、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
    针对新课标II卷越来越侧重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建议2015届的老师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理想模型”状态,多精选一些源于实践的创新题。
六、注重基础、课本、模型的构建和历年真题。
    针对新课标二卷更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出题的风格和以往一样其中有一部分题目是源自课本和来自于历年高考试题的改编。现在高考已经“不避陈题、旧题”,只不过改变了设问角度或设问方式,做到了推陈出新,常考常新(如2014年新课标二卷选择题第14题的图我至少在两个地方见过)。所以在此建议在备考2015届的老师在高考备考时一定要注重基础,注重课本,注重模型的构建,注重历年真题。
七、密切关注高考考纲的细微变化。
    每一届高考考纲都会有细微的调整,而且高考试题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细微变化有所体现,否则修订过的新考纲都无法卖出去(我的理解这也算是学术的“潜规则”)。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谢谢!

III、2015届高考物理科备考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I)备考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
一、备考各阶段的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合理。
    如在一轮复习中花在选考的时间过多,导致二轮复习时间不足。
二、回归基础和回归教材这一关键环节做得很不到位。
    由于2014届复习起步比较晚(进度是所有学科中最慢的),在二、三轮复习中回归基础没有时间,做得很不到位。
三、忽视了对尖子生的应试心理辅导。
    对尖子生的应试技巧指导比较多,也比较到位,但对他们的应试心理辅导被忽视了,导致有好几位尖子生在高考中出现很紧张的情况。
四、对本届高考的备考难度把握不准。
对本届高考物理试题的难度预测不准,备考难度过大。导致我的备考与新课标I卷的契合度大于新课标二卷,导致学生在考试中虽然感觉容易,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由于高考新课标卷是从2013年才第一次分一、二卷,二卷的一些趋势和特点尚不明朗化。)
五、按精细化备考要求还有提升空间。
    只有将高考备考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极致,我们才能在高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
(II)刘校长对2014届高考备考工作中失误的科学总结——“五重五轻”
一、重讲解,轻“三化”——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
    在高考复习课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将学生当作一个个“灌装基础知识的容器”;轻视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再创造”——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
二、重训练,轻整理、归纳和纠错
    注重多练而不注重“精练”,重视“题海战术”;轻视对知识点、题型的归纳、整理,不重视复习中纠错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重压轴,轻基础
    重视压轴题、难题、偏题的重复训练;轻视基础题、中档题的过关和落实。高考中低、中、高档题的比例一般为3:5:2,轻视基础题、中档题就等于将80%的分数丢在一边不管。
四、重思路,轻规范
    在复习过程中重视思路的点拨是必要的,但是绝不可轻视解题规范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考难度降低的情况下高考阅卷对规范表达和规范格式要求更加严格。
五、重技巧,轻心理辅导
    在复习过程中只重视应试技巧的培养,轻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III)一轮复习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指导思想必须明确。
    各个名校每年的高考复习备考首先明确指导思想,成为复习备考的行动指南(根据高考趋势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指导思想并非“大话、空话”,而是一根影响全局的“指针”)。我认为从学校层面、年级组层面和备课组层面必须明确思想、统一行动。我们备课组的备考指导思想是:科学研究,周密计划,团结协作(针对教师);夯实基础,狠抓规范,培养能力(针对学生);强化习惯,优化思维,净化心态(关注尖子)。
二、深入研究高考,充分调研考情。
    组织骨干教师深入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2013、2014年课标二的试题,我校先后组织了面向全体教师的“做高考题、研究高考”活动和2014、2015届新老高考备考工作交流会等。刘校长亲自主持了“2014届尖子生高考考情调研会”和“2014届高考分析总结会”,对刚过去的2014届高考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也对所任教的班级的2014届尖子生的失误做了详细的调研并写出了调研报告。)总之,所有的活动为我校的2015届高考备考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一手的宝贵的资料。
三、分工协作、集中集体智慧打整体战。
    本届高三备课组在教研处李世林主任的指导和马老师的带领下齐心协力打集体战。备课组长马老师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大部分工作都亲历亲为,将我们组的备考工作做得很精细。
四、抓好三种典型的复习课——基础梳理课、规律总结课和试卷讲评课,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高考复习课有三种典型课即基础梳理课、规律总结课和试卷讲评课,高三教师对这三种课型的把握对高考复习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高三年级备课组经常组织这三种课型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和新教师“过关课”无疑对打造高效复习课堂意义重大。
五、对学案、统练的处理基本做到“三精”,即精选、精讲和精练。
    “学案和统练”是我校的传统特色。在编辑一轮学案、统练时要真正做到精选,只有教师奋力跳进题海的理念,才有学生轻松跳出题海的实现。同时选题还要注意全面、系统和求新;基础梳理和规律方法讲解注意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试卷讲评注意了对考情充分的调查和诊断。
六、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和训练学生规范化答题。
    高考的评分标准(尤其在高考总体难度偏低时)相当严格。为了避免学生在高考中由于规范问题出现不必要的失分,我们组一方面在平时训练和小考中狠抓答题规范化,另一方面严格执行高考评分标准来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加强规范意识,增强得分能力对我们的高考成败至关重要。
七、一轮复习要注意作业的有效性
    由于我们内蒙自治区从本学期开始取消高三晚自习和周六补课,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复习作业应该被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传统的高三复习作业存在重“数量”轻“质量”,效率低;“无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效益差;作业批改重结论轻过程,方式单一,反馈矫正有效性差。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首先要精选题目;坚持练后反思很重要;实施有效作业,也要减轻教师负担,可实行教师主导,师生互动批改;重视解题规范的示范作用和批语的激励作用;做好作业批改记录、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八、一轮复习要强化基础过关意识。
课标二试题特点决定我们在高考备考中要坚持“基础第一位”的原则。我们组在一轮复习中强化基础“过三关”——教材预习关、课堂小结关和章末总结关。有了2014届高考失误的教训,我们还注意强化学生的基础过关意识。
九、一轮复习要注重归纳总结和加强方法指导。
一轮复习要注重归纳总结,培养建模能力;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分析能力。在一轮复习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归纳总结,注重物理模型积累;还特别注意加强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是从高二到高三过渡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十、一轮复习要高度重视实验复习。
    一轮复习一定注意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创新能力。事实证明我们课标二的物理实验题虽然难度不大,但确实是高考失分的“重灾区”,尤其是实验创新能力更是严重欠缺。
IV、从2014届高考尖子生的失误谈2015届高考物理科备考尖子生的培养
(I)学生尤其是尖子生在本届高考中物理科的三大失分点及原因分析
一、实验题第23题失分严重。
    原因是信息量大,计算量大,通过数据找规律的题型训练少。
二、选择题得满分的尖子生不多。
    原因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到位,灵活性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三、压轴题25题有部分尖子生没有拿满分。
    原因是知识体系存在漏洞,平时备考拓展的深度不够,不能做到“活学活用”。
(II)从失分原因谈2014届高考中尖子生出现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不过关。
选择题得满分的尖子生也不多,原因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到位。
二、创新思维能力欠缺,灵活度不够。
    部分尖子生感到本届高考试题不难(如2014届高考物理选择题),但就是容易出错,而且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这是创新思维能力欠缺的典型表现,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三、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尖子生普遍在信息量大、计算复杂的题型中失分严重(如2014届高考物理选实验题23题)。
四、思维缺乏深度,实践意识差。
高考命题改革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三个阶段,现在侧重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即侧重于问题立意,注意策略性知识的考查。压轴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尖子生无法做到“活学活用”,因而适应不了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
五、应试心理素质不稳定。
    有几个尖子生在整个高考过程中都表现出不正常的紧张情绪,甚至考题的考点的一点点变化都引起学生的高度紧张。
(III)培养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尖子生的“基础第一位”思想意识。
    高考命题重视基础知识的整体性即网络化,往往喜欢在知识网络的交叉点上设计试题。建议对尖子生加强基础知识和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整合,力求做到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而且要从思想上解决部分尖子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毛病。
二、重点培养尖子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平时备考要注意培养尖子生的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解题后的总结、反思和拓展。
三、加强培养尖子生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力度。
    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和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各个学科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四、多拓展提升思维深度,多应用提升实践意识。
    建议在备考过程中要适度拓展,尤其对高频考点(有可能出压轴题的考点等)则要深度拓展,提升尖子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平时复习教师多引导尖子生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要注意将“有形”的陈述性知识与“无形”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有效结合,以适应高考命题的问题立意的趋势。还要多联系实际增强尖子生的“实践意识”。
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强化应试心理辅导。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应试技巧强化应试心理辅导。措施包括限时训练、临场应变能力训练、成才成功的理想教育等。
(初稿:敬请文老师多加指导!我带班军训可能无网络,请打我手机15764847598)

-------------------------------------------------

全文及PPt课件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
腾讯微云
360云盘(提取码:37cb)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