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世界的10大物理学难题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轶名
时间:2015-06-21
点击量:次
10大物理学难题困扰世界
物理学的发展给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当今时代,而物理学进程则称得上是履步艰难.无论我们的力量是大是小,我们至少对此应该有所关注,也许某个思维的火花就因为这个而发出,以至于引起无穷的力量. 那么,就认我们看看这些难题吧!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在公布选出的问题时说:“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我从现在起昏迷100年,当我醒来时,我会问 什么问题。”
今年7月份,美国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挑选出10个最匪夷所思的物理学问题,解答这些问题足够让世界物理学界忙上100年。尽管没有任何悬赏,不过,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差不多都能获得诺贝尔奖。
1.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清楚: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我该把普朗克常数--即决定量子大小的参数--的数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2. 量子引力如何帮助解释宇宙起源?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前者利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亚原子粒子以及它们所服从的作用力,而后者是有关引力的理论.很久以来,物理学家希望合二为一,得到一种“万物至理”--即量子引力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包括宇宙是如何随着大爆炸自然地诞生的.实现这种融合的首要候选理论是超弦理论,或者叫M理论--这是其名称的最新“升级版”,M代表“魔法”(magic)、“神秘”(mystery)或“所有理论之母”(mother of all theories).
3. 质子的寿命有多长,如何来理解?
以前人们认为质子与中子不同,它永远不会分裂成更小的颗粒.这曾被当成真理.然而在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认识到,他们提出的各种可能成为“大一统理论”--该理论把除引力外的所有作用力汇于一炉--的理论暗示:质子必须是不稳定的.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质子是会分裂的.
办法是捕捉到正在死去的质子.许多年来,实验人员一直在地下实验室中密切注视大型的水槽,等待着原子内部质子的死去.但迄今为止质子的死亡率是零,这意味着要么质子十分稳定,要么它们的寿命很长--估计在10亿亿亿亿年以上.
4. 自然界是超对称的吗?如果是,超对称性是如何破灭的?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把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作用力统一成为单一的理论要求证明两种差异极大的粒子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超对称现象.第一种粒子是费密子,可以把它们粗略地说成是物质的基本组件,就像质子、电子和中子一样.它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物质.另一种粒子是玻色子,它们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类似于传递光的光子.在超对称的条件下,每一个费密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玻色子,反之亦然.
物理学家有杜撰古怪名字的冲动,他们把所谓的超级对称粒子称为“sparticle”.但由于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观察到sparticle,物理学家还需要解释这种对称性“破灭”的原因:随着宇宙冷却并凝结成现在的这种不对称状态,在其诞生之际所存在的数学上的完美被打破了.
5. 为什么宇宙表现为一个时间维数和三个空间维数?
这只是因为还没有想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只是因为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人们无法想像在更多的方向上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宇宙原本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根据超弦理论,肯定还存在着另外六个维数,每一维都呈卷曲状,十分微小,因而无法察觉.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三个维数是伸展开来的,留给我们这个相对幽闭恐怖的空间呢?
6. 为什么宇宙常数有它自身的数值?它是否为零,是否真正恒定?
直到最近,宇宙学家仍然认为宇宙是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在膨胀.但最近的观察发现,宇宙可能膨胀得越来越快.人们用一个叫宇宙常数的数字来描述这种轻微的加速.这个常数是否如人们早期所认为的是零,或者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物理学家现在还无法做出解释.根据一些基本计算,这个常数应该很大--是我们观测结果的大约10到122倍.换句话说,宇宙应该以跳跃般的速度在膨胀.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肯定有什么机制在压制这种作用.如果宇宙真是超对称性的,那宇宙常数就该被完全抵消掉.但这种对称性--如果确实存在的话--看来已经破灭.如果这个常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话,那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7. M理论的基本自由度(M理论的低能极限是11维的超引力,它包含5种相容的超弦理论)是多少?这一理论理否真实地描述了自然?
多年来,超弦理论最大的弱点是它有5个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一个--如果有的话--描述了宇宙?反对这一理论的人最近已经接受了被称为M理论的最主要的11维理论框架.但情况却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在M理论前,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被说成是由微小的超弦组成的.M理论给组成亚原子的物质谱加了一种叫做“膜”(brane)的更为神秘的物质,它就像生理学上的膜一样,但最多有9个维数度.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膜组成了弦还是刚好相反?或者另外存在着一些更基本的物质单位,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罢了?最后,这两种东西中是否有一种确实存在,或者M理论仅仅是一种迷人的大脑游戏?
8. 黑洞信息悖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根据量子理论,信息--无论它描述的是粒子运动的速度还是油墨颗粒组成文件的确切方式--是不会从宇宙中消失的.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约翰•普雷希尔和斯蒡芬•霍金却提出了一个固定的假设:如果你把一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扔进黑洞中去,将会发生什么事?宇宙中是否有其他同样的百科全书是无关紧要的.正如物理学中所定义的,信息并不等同于含义,信息仅指二进制的数字,或是一些其他的代码,它被用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或一种方式.所以看起来那些特定的书本里的信息将被吞没,并永远地消失.但人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霍金博士和索恩博士相信那些信息确实消失了,而量子力学必须对此作出解释.普雷希尔博士推测信息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也许以某种形式显示于黑洞的表面,如同在一个宇宙中的银幕上.
9. 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换言之,为什么重力比其他的作用力(如电磁力)要弱得多?一块磁铁能够吸起一个回形针,即使整个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
根据最近的一种说法,重力实际上要大得多.它仅仅是看上去比较弱而已,因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个额外的维数度之中.如果我们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获全部的重力,也许就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虽然这看上去会引起固体垃圾处理业的兴趣,但这些黑洞很可能刚一形成就消失了.
10. 我们能否定量地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和胶子约束以及质量差距的存在?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核子力的理论.这种力由胶子携带,它把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这样的粒子.根据量子色动力学理论,这些微小的亚粒子永远受到约束.你无法把一个夸克或胶子从质子中分离出来,因为距离越远,这种强作用力就越大,从而迅速地把它们拉回原位.
但物理学家还没有最终证明夸克和胶子永远不能逃脱约束.他们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能感受强作用力的粒子必须至少有一丁点儿的质量,为什么它们的质量不能为零.一些人希望M理论能提供答案,这一理论也许还能进一步阐明重力的本质.
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
电仪公司 云维集团 云南 中国 黄兆荣
摘要:本文讲述作者做了大量摩擦实验,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论证,说明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摩擦并不是产生静电,而是给一种比电能量还高的粒子、即具有类似磁的特性、又具有类似电持性、同时还具有电、磁沒有的特性的粒子(吸粒子)加能量,地球通过由吸粒子组成的引力场吸引地球上的任何物质。从而达到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的目的
关键词:摩擦 吸引力 吸粒子 引力场 波动
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换言之,为什么重力比其他的作用力(如电磁力)要弱得多?一块磁铁能够吸起一个回形针,即使整个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
根据最近的一种说法,重力实际上要大得多.它仅仅是看上去比较弱而已,因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个额外的维数度之中.如果我们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获全部的重力,也许就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虽然这看上去会引起固体垃圾处理业的兴趣,但这些黑洞很可能刚一形成就消失了.
中学课本上是这样说:摩擦生电。当绝缘棒与丝绸(毛皮)等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等小物体就说绝缘棒带电。说明绝缘棒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带电,笔者做大量实验,一一将实验现象分析。
一、实验原始记录
A,各种实验现象及原始记录
1、用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会吸取小纸屑、小金属铝片、小像胶片等小物体,作者于2007年10月在工作场所(办公室)中(和在家中)将小纸屑、小铝片、小像胶片等小物体,悬挂在空中保持自由状态,将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用绝缘棒去接近小纸屑、小铝片、小像胶片等小物体,第一次能吸引小纸屑等小物体,再一次重复实验,再用绝缘棒去接近小物体时,则表现出排斥现象,直到消耗到打破平衡时。又开始吸引现象,吸引一次后又表现为排斥,同样的操作在工作场所和在家中却表现出不同的现象,上述现象是在家中做实验表现的现象。在工作场所做实验,表现的是不论怎么做,小物体均表现为吸引之现象。将家中的小物体拿到工作场所同时做实验,发现工作场所的小物体都表现为吸引现象,后为排斥现象,和在家中做小物体的表现一样,过了一天后,又将工作场所小物体与家中小物体同时在工作场所做,都表现为吸引现象。用10KV电压等级绝缘热缩套管与细线相连的小物体相隔离,用与皮毛摩擦过绝缘棒接触小物体,每次接触每次都是表现为吸引的力量。只是吸引力减弱一些而矣,分析怀疑工作场所是否比较潮湿,用红外线取暖器加热小物体,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悬挂在空中的小物体,第二次有一小点排斥,第三次就又吸引小物体。后又用红外线取暖器加热细线,第一次为吸引现象,第二次为排斥现象。将小物体用水打湿,再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物体,第二次就有排斥现象, 与在家中做的实验-样。所用的细线都在10cm以上。这说明绝缘棒与毛皮摩擦产生不是电,要击穿10cm长的棉线需要不低于100KV的电压,摩擦是不可能产生100KV的电压。
2、用干竹片(如竹筷子)、干木材与人造皮、布料摩擦也会吸收小物体的力量。将绝缘棒在空中用手摆动,绝缘棒同样会产生吸收小物体力量。且绝缘棒垂直摆动产生吸引小物体的现象比水平摆动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强。这说明物体与空气摩擦也会产生物体吸收小物体的力量,同时说明垂直的效率比水平的效率高。空气中还有磁粒子。
3、用一段12cm的0.25mm2的聚氯乙烯铜线,中间剥去绝缘层2cm长,两头留有绝缘层,用铜与毛皮摩擦,铜也会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只是没有绝缘棒与毛皮摩擦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强。金属与物体摩擦也会产生吸收小物体的力量。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4、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在靠近金属物吸引的小物体的距离是3~5cm(称为吸距),越靠近金属吸距越短,悬空时吸距不少于5cm。而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用2500V的直流电的吸距是0.5~1.5cm。用2500V的直流电吸引住小物体时,再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在靠近金属物吸引的小物体,在距离小物体2.0~4.0cm时,会从2500V直流电源处将小物体等抢吸过来,证明摩擦产生的粒子能量比电强。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5、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在靠近金属物时,去吸引过悬挂在空中的小物体,纸与磁铁的吸距为1cm,纸与纸的吸距为1.0~1.5cm,纸与布的吸距为0.5~1.5cm,纸与玻璃的吸距为2.0~2.5cm,纸与金属的吸距1.0~2.5cm。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6、将小纸屑等小物体悬挂在空中,用10kv的绝缘热缩套管套住与毛皮摩擦后的绝缘棒,去接近小纸屑,小纸屑依然被吸引或排斥。然后再用小铝片、小塑料等小物体进行实验所发生的现象小纸屑相同。用数字式的兆欧表2500V档对10KV级的绝缘管进行测量,实验发现绝缘电阻没有任何改变即无穷大,说明绝缘材料是良好的,如果是电则无法通过10KV的绝缘等级热缩套管,也不会将10KV绝缘热缩套管击穿。兆欧表的读数也说明这一点。这又是说明绝缘棒与毛皮摩擦产生的是比电的能量还强的粒子。只是吸引力减弱一些而矣。
7、用24V的直流电压对小纸屑等小物体进行试验,在电源中间串联一块电流表,将24V的正负极相差1mm,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把小纸屑吸引到24V的正、负极之间,如果纸屑带静电,那么电流表应电流指示,但电流表没有任何指示,这说明小纸屑没有电荷。
8、在家中做同样的实验。将与毛皮摩擦后的绝缘棒与小纸屑、小铝片、小塑料等接触,再用绝缘棒接触小物体,绝缘棒就会排斥小物体,用小木片、小竹片、金属、棉花、塑料、10KV绝缘热所管、380V电缆绝缘层与小物体接触,小物体都会吸引这些物体,所有物体释放,然后小物体又被绝缘棒吸起,1秒钟后,小物体自然离开绝缘棒,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放在小物体旁边,小物体都会吸起物体,这说明小物体所带的物质是绝缘棒传递的,小物体又将所带的物质传递给与它接触的物体。然后、在用24V的直流电的正、负极、4.5V的干电池的正、负极接触,结果小物体都会吸引,没有排斥现象,这说明小物体带的不是电荷。
9、将一块铝板与地绝缘水平放置,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铝板对地电压,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铝板,数字表上有0~0.25V的电压,越接近电压就越高,接近固定不变时,读数为零,当绝缘棒离开铝板,数字表有0~0.25V的读数,将铝板改成导线一圈,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线圈,数字表又有相同的读数,固定不动时读数为零,离开时读数有为0~0.25V、当把导线增加一圈时,读数为0~0.5V。同样的条件用同样的方法,用2500V直流电的正、负极分别接近铝板和导线,万用表的读数均为零。后用永久磁铁接近铝板和导线,万用表的读数也为零。将两块不同材质金属板(铝板和镀锌铁板)水平放在相差1mm的绝缘层上,用万用表测量两块金属板的电压,电压为零。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同时靠近两块金属板,最高读数为0.27V。如在—定高度来回切割两块金属板,最高读数为0.39V直流电压,这说明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具有磁更强的特性。
10、用绝缘棒与绒布摩擦15cm长,在5cm处能将至少将.0.8mg小纸屑吸起,需要多大的电场力。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要使纸屑产生正、负分离,又需要多少功。而后将小物体悬挂在空中时,用两个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将绝缘棒与小物体接触一下,然后从与小物体互成180度的方向接近小物体时,就没有发生一边吸一边排斥的现象,而都是排斥现象,这说明小物体没有带正、负电荷,不具备真正的电荷的特性。
11、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将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去与绝缘棒相吸引接触,绝缘棒离开细线0.5-1cm距离,移动绝缘棒,发现细线做跳跃运动,这说明绝缘棒产生的不是电荷。将小纸片、小铝片、小塑料片等小物体放在桌子上,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小物体,发现多摩擦几次的绝缘棒接近小物体时,小物体有时会不停地在绝缘棒上翻转运动,有时发现小物体很快与绝缘棒接触-下又很快地离开绝缘棒。真正的电是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12、将纸放在水中,然后提起,纸变成潮湿的纸,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靠近潮湿的纸,发现绝缘棒会吸引湿纸,同时会吸引用湿纸隔离的小物体,吸引力的吸距同比减弱。
13、做实验时都发现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或其物体相互摩擦的物体周围都存在吸引力场,吸距(最小吸引小物体的距离)可达10cm,最小也有2cm。
14、把大小不同小纸片摆放在一起,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竖直接近小纸片时可以看到,不论小纸片体积的大小、小纸片轻重、形状不同,只要离绝缘棒一样远小纸片是同时被吸到绝缘棒表面。同时还会看到上一张小纸片会吸引下-张小纸片,出现小纸片串的现象。这是由于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吸引力(F吸)很大,所以能吸引形状各异、大小不—、质量不等的小纸片,这个力(F吸)至少大于这些小纸片所受的阻碍力(F阻)和重力mg,才可以产生这种现象。此时绝缘棒吸引力(F吸)的大小至少为:小纸片所受的重力(mg)加上其它阻力(F阻)。用另-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被吸引的小纸片时,就会看到小纸片被排斥。用绝缘棒吸引力以外的一个力(F外)小纸片的运动状态与(F外)与(F吸)有关,在忽略小物体所受的重力情况下,根据牛顿三定律则有下面三种情形:
F外 = F吸 小纸片处于平衡位置
F外 < F吸 小纸片被绝缘棒吸引,不能离开绝缘棒
F外 > F吸 小纸片在F外作用下,离开绝缘棒另做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 a = F合 = F外 — F吸 < 0 (1)
m : 为物体的质量
a : 为加速度
加速度与F合一致 在(1)式中F合与F吸一致。同理有
F合 = F外 — F吸 = m a > 0 (2)
加速度与F合一致 在(1)式中F合与F外一致, F合没有达到离开绝缘棒的引力场的数值时,即a沒有达到—定之数值,小物体是不离开绝缘棒的引力场的。
15、上述实验还有-个规律是:绝缘棒与毛皮时,摩擦力越大,绝缘棒与毛皮的吸引力就越强,与摩擦时间长短无关。速度越快,吸收力也越大。不同材质互相摩擦时均能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只是大小不同而矣,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16、在实验中还发现:尖端比其它形状更容易传递(包括引收和释放)力量粒子。将—金属圆簿片用细线悬挂在空中,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从各个不同方向接近金属圆簿片,发现面积小的一面更容易吸引到绝缘棒上,面积越小越容易被吸引到绝缘棒上。用两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从互为180度的方向,接近用细线悬挂在空中的金属圆簿片,沒有发现—边排斥—边吸引之现象,而是双方吸引金属圆簿片之现象。如果是电荷必定表现出一边吸引一边排斥的现象,在这沒有这种现象发生,又是与电荷不同之处。
17、将小铝片、小纸片、小塑料片等小物体用细线悬挂在空中,用沒有与任何物体摩擦过的绝缘棒、橡胶导线的橡胶层和铜丝、螺丝刀的金属和绝缘层、竹筷子等大物体,一一接触小物体,发现有大小不同程度的吸收力,吸距有的达10mm之长,有的很短,小物体吸到大物体上时,当大物体离开时,小物体会随大物体移动一段距离,表明大物体吸引小物体。
18、把小铝片、小纸片、小塑料片等小物体做成质量相同,用干燥的细线将小物体悬挂在空中,分别将等质量细铜线、纸片、塑料片用细线也悬挂在空中,慢慢移动后面的物体,使小物体发生位移,观察测量小物体的位移量,其结果都是一样,均为1mm。变化小物体的质,另外质量不改变,发现位移量也是一致,均为1.5mm。
19、用空心塑料管、盒、10KV的绝缘热宿套管、玻璃管与毛皮摩擦后,将小物体放入管内,发现入管口处的力量(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比管内的力量大,且与摩擦处之力的方向一致,管内的力与摩擦处的力是一致的方向。随着离摩擦处的距离增加,吸引力也逐渐减少,为零后则由排斥力变为吸引力。表明摩擦是给吸粒子增加了一定的能量。
20、将小物体悬挂在空中,用10KV的绝缘热宿套管、绝缘棒、塑料尺在冷态和热态在同一物体上摩擦,摩擦次数均为三次,摩擦的力量基本相同,发现在某一温度点吸引力最大,吸距达到10cm,其它温度点的吸引力都比这—温度点的吸引力小。
21、用一个绝缘棒(如竹筷子)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成90度(近90度)接触,发现沒有摩擦过的绝缘棒(竹筷子)也具有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同样的吸引力。如果将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做一个边,其它边可以是圆形或其它边,围成—个几何图形,发现沒有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的边,也同样具有吸引力。这说明吸粒子可以沿物体传导。
22、用阴干的细砂装在铁皮桶中,用绝缘棒与细砂摩擦,用小物体去测量摩擦前、后的引力变化不明显,用电动168型装订机带动绝缘棒,电机功率为150W。
23、用同样细砂加热将砂中的水份蒸干,将细砂分别装在铁皮桶和塑料盒中,用同根绝缘棒、同样的速度与细砂摩擦,用小物体测量绝缘棒上的力,发现绝缘棒的吸引力大增,铁皮桶和塑料盒外面吸引力有变化,只是变化不大。且发现与砂刚接触摩擦的引力大,一段距离后最大,深度再增加,引力则减少。
24、将小物体用细线悬挂在空中,将土块接近小物体,发现土块会吸引小物体,后用石头块接近小物体,发现石块同样会吸引小物体,用石头块相互摩擦后,小物体吸引石头块的吸距增长。
25、将多根短金属丝等分固定在一根绳子上,用表计测量各金属丝之间的电压、金属丝与地之间的电压,发现各金属丝之间的电压相等,金属丝与地之间电压也相等。说明引力场就是电磁力场。测量同一墙上的电压发现等距离上的电压基本相等,这又一次说明引力场是电磁场。电磁力就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
B、上述25个实验证明,各种物体都存在着一种即具有吸引、电特性、磁特性的粒子,还具有电、磁所沒有的特性。这种粒子(叫吸粒子)做某种形式的波动运动,当绝缘棒与毛皮摩擦时,是给波动的粒子加能,波动更快。就象有些金属具有光电现象一样,某种物体与另一物体摩擦会产生最大化的能量,而与其它的物质摩擦产生的能量少。摩擦不是产生静电,而是给比静电更强的粒子、具有电、磁所沒有的特性的粒子增加能量。这种粒子(吸粒子)遍布整个宇宙,只是密度不同而矣,地球内部、外部的物质互相摩擦也是给吸粒子增加能量,波速增加,带动更多的吸粒子运动,离地球越近吸粒子波动越快,单位体积内吸粒子含量就越多,离地面由近及远吸粒子的波动速度降低,单位体积内吸粒子含量也减少,吸收力也就降低。实验还表明,不论什么物质,在相同的高度,单位质量含有吸粒子数是相等,是-个不变的常数。
K = 吸粒子数N / 质量m
地球的吸引力场是由吸粒子组成,随着离地面的距离增加,吸粒子在空中单位体积的数量而减少,地球吸引的力就减少,到一定高度时吸引的力基本为零。
C、结束语:各种物体中都含有吸粒子,摩擦是给吸粒子增加能量,吸粒子具有电、磁特性。比真正电能量更高的粒子,即具有电的特性,又具有磁的特性的粒子,还具电、磁所沒有的特性。它能吸引任何物体,且不论什么物质,单位质量含有吸粒子数是相等,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二、吸引小物体的速度实验:用同-小纸片在同—地点做自由落地和用与毛皮摩擦过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实验:
1、用同-小纸片在同—地点做自由落地和用与毛皮摩擦过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实验。用细线将小纸片悬挂起来,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观看小纸片的运动速度,用录像机将其录像。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2、用同-小纸片在同一地点同一环境做自由落地实验,也同-台录像机录像,并对其进行分析。数据是通过在电脑上慢放暂停镜头,在屏幕上用尺子测量而得。纸的自由落地的一组数据为,下降高度为17mm、27mm、79mm。对应的时间刻度分别为73mm、75mm、79mm。与皮毛摩擦后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的数据为:位移61mm、63mm、69mm、87mm,对应的时间分别为:76mm、78mm、81mm、82mm。从数据可以看出,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具有加速度运动的特性,其加速度不小于重力加速度。实验还表明,磁铁吸引铁物体时,铁物体也会产生加速度运动,其加速度不会大于重力加速度。
三、地球加速度的产生:
地球内部由各种物质组成,地球在不停地在公转,还不停地自转,地球在运动时各种物质会相互挤压摩擦,地球内部、外部的物体产生互相摩擦,就会给即具有电、磁特性,又具有电、磁所沒有特性的粒子(即吸粒子)增加能量。这种吸引力能吸引任何—种物质。所以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这种力的吸引,即地球吸引的力。
根据上述大量的实验可知,地球的吸引力场是地球内部大量的物质相互摩擦产生的。如果真是地球内部大量的物质相互摩擦产生吸引力场,那么根据上述第9点实验,由于地面土壤的电阻率较大,就会在地球表面土壤中产生电压。查相关资料和实验确实能测得土壤间的电压值,数值很小。
观测结果表明,地表的平均电流密度为2安培/公里2。若取大陆的平均电阻率为10-2欧姆•公里,海洋的平均电阻率为2.10-4欧姆•公里,可以算出大陆的平均电场强度约为20毫伏/公里,海洋的平均电场强度约为0.4毫伏/公里。然而无论是电流密度,还是地壳的电阻率都随地区而变化,所以不同地区的大地电场强度差异很大。在中纬度地区的低电阻率地层中,大地电场强度一般不超过0.5~1毫伏/公里,在高电阻率基岩隆起的地区也不超过3~10毫伏/公里,在南、北极地区竟达1伏/公里,特别是在强干扰期间甚至可达10伏/公里。
由于趋肤效应,大地电场强度随地层深度按指数规律衰减,电场的频率和介质的电导率越高,衰减得越快。初步计算表明,周期为24小时的谐变场,没有穿透到1200公里以下的深度。
大地电场的短周期变化频谱几乎连续分布在 10-4~104赫之间。在1赫左右,电场同磁场的幅度均出现极小值。由雷电引起的高频电磁波的频率为1~104赫。Pc和Pi型地电磁脉动分布于103~1赫之间。地电湾扰和地电暴的频率为10-4~10-3赫。这两种波的幅度大,特别是地电暴的场强在极区可达10伏/公里。离摩擦越近电压越高,凸起之地比平地电压高,与我上述实验一致。 这就证明是地球内部大量的物质相互摩擦产生吸引力场。
四、磁铁的磁场吸引铁性物质实验:将磁铁挂在弹簧称上,读数为磁铁为F,将一块质量为250克、500克、750克、1000克铁由远至近接近磁铁,直到被磁铁吸住粘到一块,弹簧的读数是由小变大,粘到一起的读数为磁铁加铁的质量。当铁块的质量超过磁铁吸引负荷时,铁块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磁铁而脱落。用一块磁场强度比悬挂在弹簧称上磁铁更强接近铁片时,铁片就会被磁场强度强的磁铁吸引过去。这说明吸引力大的磁铁能把物体从吸引力小吸过来,单位铁物质所含的磁粒子是相等。磁粒子的说明请参阅其它相关文章。
将一块大磁场强度的磁铁放在一块大铁板下,在铁板上做磁铁吸引铁的实验:实验材料有¢4方螺帽,¢8木螺丝,多块磁场强度相等的磁铁。把螺丝、螺帽放在铁板上磁场强度最强的地方,铁物质单位质量含磁粒子是相等的。对¢4方螺帽进行吸收时,开始用-块异性磁铁去吸收,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吸,都无能将¢4方螺帽吸起。后用两块磁铁合在一块去吸,则能螺帽吸起。同样对¢8螺丝进行吸引,情况与前—样,所不同的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能使木螺丝尖端朝下站起来。有磁铁比沒有磁铁时的吸引力要大一倍。
分析:设螺丝、螺帽的质量分别为m8、m4,静止在铁板上时,螺丝、螺帽所受到的力为:
物理学的发展给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当今时代,而物理学进程则称得上是履步艰难.无论我们的力量是大是小,我们至少对此应该有所关注,也许某个思维的火花就因为这个而发出,以至于引起无穷的力量. 那么,就认我们看看这些难题吧!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在公布选出的问题时说:“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我从现在起昏迷100年,当我醒来时,我会问 什么问题。”
今年7月份,美国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挑选出10个最匪夷所思的物理学问题,解答这些问题足够让世界物理学界忙上100年。尽管没有任何悬赏,不过,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差不多都能获得诺贝尔奖。
1.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清楚: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我该把普朗克常数--即决定量子大小的参数--的数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2. 量子引力如何帮助解释宇宙起源?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前者利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亚原子粒子以及它们所服从的作用力,而后者是有关引力的理论.很久以来,物理学家希望合二为一,得到一种“万物至理”--即量子引力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包括宇宙是如何随着大爆炸自然地诞生的.实现这种融合的首要候选理论是超弦理论,或者叫M理论--这是其名称的最新“升级版”,M代表“魔法”(magic)、“神秘”(mystery)或“所有理论之母”(mother of all theories).
3. 质子的寿命有多长,如何来理解?
以前人们认为质子与中子不同,它永远不会分裂成更小的颗粒.这曾被当成真理.然而在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认识到,他们提出的各种可能成为“大一统理论”--该理论把除引力外的所有作用力汇于一炉--的理论暗示:质子必须是不稳定的.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质子是会分裂的.
办法是捕捉到正在死去的质子.许多年来,实验人员一直在地下实验室中密切注视大型的水槽,等待着原子内部质子的死去.但迄今为止质子的死亡率是零,这意味着要么质子十分稳定,要么它们的寿命很长--估计在10亿亿亿亿年以上.
4. 自然界是超对称的吗?如果是,超对称性是如何破灭的?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把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作用力统一成为单一的理论要求证明两种差异极大的粒子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超对称现象.第一种粒子是费密子,可以把它们粗略地说成是物质的基本组件,就像质子、电子和中子一样.它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物质.另一种粒子是玻色子,它们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类似于传递光的光子.在超对称的条件下,每一个费密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玻色子,反之亦然.
物理学家有杜撰古怪名字的冲动,他们把所谓的超级对称粒子称为“sparticle”.但由于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观察到sparticle,物理学家还需要解释这种对称性“破灭”的原因:随着宇宙冷却并凝结成现在的这种不对称状态,在其诞生之际所存在的数学上的完美被打破了.
5. 为什么宇宙表现为一个时间维数和三个空间维数?
这只是因为还没有想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只是因为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人们无法想像在更多的方向上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宇宙原本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根据超弦理论,肯定还存在着另外六个维数,每一维都呈卷曲状,十分微小,因而无法察觉.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三个维数是伸展开来的,留给我们这个相对幽闭恐怖的空间呢?
6. 为什么宇宙常数有它自身的数值?它是否为零,是否真正恒定?
直到最近,宇宙学家仍然认为宇宙是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在膨胀.但最近的观察发现,宇宙可能膨胀得越来越快.人们用一个叫宇宙常数的数字来描述这种轻微的加速.这个常数是否如人们早期所认为的是零,或者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物理学家现在还无法做出解释.根据一些基本计算,这个常数应该很大--是我们观测结果的大约10到122倍.换句话说,宇宙应该以跳跃般的速度在膨胀.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肯定有什么机制在压制这种作用.如果宇宙真是超对称性的,那宇宙常数就该被完全抵消掉.但这种对称性--如果确实存在的话--看来已经破灭.如果这个常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话,那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7. M理论的基本自由度(M理论的低能极限是11维的超引力,它包含5种相容的超弦理论)是多少?这一理论理否真实地描述了自然?
多年来,超弦理论最大的弱点是它有5个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一个--如果有的话--描述了宇宙?反对这一理论的人最近已经接受了被称为M理论的最主要的11维理论框架.但情况却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在M理论前,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被说成是由微小的超弦组成的.M理论给组成亚原子的物质谱加了一种叫做“膜”(brane)的更为神秘的物质,它就像生理学上的膜一样,但最多有9个维数度.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膜组成了弦还是刚好相反?或者另外存在着一些更基本的物质单位,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罢了?最后,这两种东西中是否有一种确实存在,或者M理论仅仅是一种迷人的大脑游戏?
8. 黑洞信息悖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根据量子理论,信息--无论它描述的是粒子运动的速度还是油墨颗粒组成文件的确切方式--是不会从宇宙中消失的.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约翰•普雷希尔和斯蒡芬•霍金却提出了一个固定的假设:如果你把一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扔进黑洞中去,将会发生什么事?宇宙中是否有其他同样的百科全书是无关紧要的.正如物理学中所定义的,信息并不等同于含义,信息仅指二进制的数字,或是一些其他的代码,它被用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或一种方式.所以看起来那些特定的书本里的信息将被吞没,并永远地消失.但人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霍金博士和索恩博士相信那些信息确实消失了,而量子力学必须对此作出解释.普雷希尔博士推测信息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也许以某种形式显示于黑洞的表面,如同在一个宇宙中的银幕上.
9. 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换言之,为什么重力比其他的作用力(如电磁力)要弱得多?一块磁铁能够吸起一个回形针,即使整个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
根据最近的一种说法,重力实际上要大得多.它仅仅是看上去比较弱而已,因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个额外的维数度之中.如果我们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获全部的重力,也许就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虽然这看上去会引起固体垃圾处理业的兴趣,但这些黑洞很可能刚一形成就消失了.
10. 我们能否定量地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和胶子约束以及质量差距的存在?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核子力的理论.这种力由胶子携带,它把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这样的粒子.根据量子色动力学理论,这些微小的亚粒子永远受到约束.你无法把一个夸克或胶子从质子中分离出来,因为距离越远,这种强作用力就越大,从而迅速地把它们拉回原位.
但物理学家还没有最终证明夸克和胶子永远不能逃脱约束.他们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能感受强作用力的粒子必须至少有一丁点儿的质量,为什么它们的质量不能为零.一些人希望M理论能提供答案,这一理论也许还能进一步阐明重力的本质.
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
电仪公司 云维集团 云南 中国 黄兆荣
摘要:本文讲述作者做了大量摩擦实验,通过对实验的分析、论证,说明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摩擦并不是产生静电,而是给一种比电能量还高的粒子、即具有类似磁的特性、又具有类似电持性、同时还具有电、磁沒有的特性的粒子(吸粒子)加能量,地球通过由吸粒子组成的引力场吸引地球上的任何物质。从而达到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的目的
关键词:摩擦 吸引力 吸粒子 引力场 波动
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换言之,为什么重力比其他的作用力(如电磁力)要弱得多?一块磁铁能够吸起一个回形针,即使整个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
根据最近的一种说法,重力实际上要大得多.它仅仅是看上去比较弱而已,因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个额外的维数度之中.如果我们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获全部的重力,也许就有可能制造出微型黑洞.虽然这看上去会引起固体垃圾处理业的兴趣,但这些黑洞很可能刚一形成就消失了.
中学课本上是这样说:摩擦生电。当绝缘棒与丝绸(毛皮)等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等小物体就说绝缘棒带电。说明绝缘棒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而带电,笔者做大量实验,一一将实验现象分析。
一、实验原始记录
A,各种实验现象及原始记录
1、用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会吸取小纸屑、小金属铝片、小像胶片等小物体,作者于2007年10月在工作场所(办公室)中(和在家中)将小纸屑、小铝片、小像胶片等小物体,悬挂在空中保持自由状态,将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用绝缘棒去接近小纸屑、小铝片、小像胶片等小物体,第一次能吸引小纸屑等小物体,再一次重复实验,再用绝缘棒去接近小物体时,则表现出排斥现象,直到消耗到打破平衡时。又开始吸引现象,吸引一次后又表现为排斥,同样的操作在工作场所和在家中却表现出不同的现象,上述现象是在家中做实验表现的现象。在工作场所做实验,表现的是不论怎么做,小物体均表现为吸引之现象。将家中的小物体拿到工作场所同时做实验,发现工作场所的小物体都表现为吸引现象,后为排斥现象,和在家中做小物体的表现一样,过了一天后,又将工作场所小物体与家中小物体同时在工作场所做,都表现为吸引现象。用10KV电压等级绝缘热缩套管与细线相连的小物体相隔离,用与皮毛摩擦过绝缘棒接触小物体,每次接触每次都是表现为吸引的力量。只是吸引力减弱一些而矣,分析怀疑工作场所是否比较潮湿,用红外线取暖器加热小物体,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悬挂在空中的小物体,第二次有一小点排斥,第三次就又吸引小物体。后又用红外线取暖器加热细线,第一次为吸引现象,第二次为排斥现象。将小物体用水打湿,再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物体,第二次就有排斥现象, 与在家中做的实验-样。所用的细线都在10cm以上。这说明绝缘棒与毛皮摩擦产生不是电,要击穿10cm长的棉线需要不低于100KV的电压,摩擦是不可能产生100KV的电压。
2、用干竹片(如竹筷子)、干木材与人造皮、布料摩擦也会吸收小物体的力量。将绝缘棒在空中用手摆动,绝缘棒同样会产生吸收小物体力量。且绝缘棒垂直摆动产生吸引小物体的现象比水平摆动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强。这说明物体与空气摩擦也会产生物体吸收小物体的力量,同时说明垂直的效率比水平的效率高。空气中还有磁粒子。
3、用一段12cm的0.25mm2的聚氯乙烯铜线,中间剥去绝缘层2cm长,两头留有绝缘层,用铜与毛皮摩擦,铜也会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只是没有绝缘棒与毛皮摩擦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强。金属与物体摩擦也会产生吸收小物体的力量。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4、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在靠近金属物吸引的小物体的距离是3~5cm(称为吸距),越靠近金属吸距越短,悬空时吸距不少于5cm。而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用2500V的直流电的吸距是0.5~1.5cm。用2500V的直流电吸引住小物体时,再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在靠近金属物吸引的小物体,在距离小物体2.0~4.0cm时,会从2500V直流电源处将小物体等抢吸过来,证明摩擦产生的粒子能量比电强。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5、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在靠近金属物时,去吸引过悬挂在空中的小物体,纸与磁铁的吸距为1cm,纸与纸的吸距为1.0~1.5cm,纸与布的吸距为0.5~1.5cm,纸与玻璃的吸距为2.0~2.5cm,纸与金属的吸距1.0~2.5cm。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6、将小纸屑等小物体悬挂在空中,用10kv的绝缘热缩套管套住与毛皮摩擦后的绝缘棒,去接近小纸屑,小纸屑依然被吸引或排斥。然后再用小铝片、小塑料等小物体进行实验所发生的现象小纸屑相同。用数字式的兆欧表2500V档对10KV级的绝缘管进行测量,实验发现绝缘电阻没有任何改变即无穷大,说明绝缘材料是良好的,如果是电则无法通过10KV的绝缘等级热缩套管,也不会将10KV绝缘热缩套管击穿。兆欧表的读数也说明这一点。这又是说明绝缘棒与毛皮摩擦产生的是比电的能量还强的粒子。只是吸引力减弱一些而矣。
7、用24V的直流电压对小纸屑等小物体进行试验,在电源中间串联一块电流表,将24V的正负极相差1mm,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把小纸屑吸引到24V的正、负极之间,如果纸屑带静电,那么电流表应电流指示,但电流表没有任何指示,这说明小纸屑没有电荷。
8、在家中做同样的实验。将与毛皮摩擦后的绝缘棒与小纸屑、小铝片、小塑料等接触,再用绝缘棒接触小物体,绝缘棒就会排斥小物体,用小木片、小竹片、金属、棉花、塑料、10KV绝缘热所管、380V电缆绝缘层与小物体接触,小物体都会吸引这些物体,所有物体释放,然后小物体又被绝缘棒吸起,1秒钟后,小物体自然离开绝缘棒,再用上述任何一种物质放在小物体旁边,小物体都会吸起物体,这说明小物体所带的物质是绝缘棒传递的,小物体又将所带的物质传递给与它接触的物体。然后、在用24V的直流电的正、负极、4.5V的干电池的正、负极接触,结果小物体都会吸引,没有排斥现象,这说明小物体带的不是电荷。
9、将一块铝板与地绝缘水平放置,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铝板对地电压,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铝板,数字表上有0~0.25V的电压,越接近电压就越高,接近固定不变时,读数为零,当绝缘棒离开铝板,数字表有0~0.25V的读数,将铝板改成导线一圈,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线圈,数字表又有相同的读数,固定不动时读数为零,离开时读数有为0~0.25V、当把导线增加一圈时,读数为0~0.5V。同样的条件用同样的方法,用2500V直流电的正、负极分别接近铝板和导线,万用表的读数均为零。后用永久磁铁接近铝板和导线,万用表的读数也为零。将两块不同材质金属板(铝板和镀锌铁板)水平放在相差1mm的绝缘层上,用万用表测量两块金属板的电压,电压为零。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同时靠近两块金属板,最高读数为0.27V。如在—定高度来回切割两块金属板,最高读数为0.39V直流电压,这说明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具有磁更强的特性。
10、用绝缘棒与绒布摩擦15cm长,在5cm处能将至少将.0.8mg小纸屑吸起,需要多大的电场力。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要使纸屑产生正、负分离,又需要多少功。而后将小物体悬挂在空中时,用两个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将绝缘棒与小物体接触一下,然后从与小物体互成180度的方向接近小物体时,就没有发生一边吸一边排斥的现象,而都是排斥现象,这说明小物体没有带正、负电荷,不具备真正的电荷的特性。
11、绝缘棒与毛皮摩擦后,将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去与绝缘棒相吸引接触,绝缘棒离开细线0.5-1cm距离,移动绝缘棒,发现细线做跳跃运动,这说明绝缘棒产生的不是电荷。将小纸片、小铝片、小塑料片等小物体放在桌子上,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小物体,发现多摩擦几次的绝缘棒接近小物体时,小物体有时会不停地在绝缘棒上翻转运动,有时发现小物体很快与绝缘棒接触-下又很快地离开绝缘棒。真正的电是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12、将纸放在水中,然后提起,纸变成潮湿的纸,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靠近潮湿的纸,发现绝缘棒会吸引湿纸,同时会吸引用湿纸隔离的小物体,吸引力的吸距同比减弱。
13、做实验时都发现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或其物体相互摩擦的物体周围都存在吸引力场,吸距(最小吸引小物体的距离)可达10cm,最小也有2cm。
14、把大小不同小纸片摆放在一起,将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竖直接近小纸片时可以看到,不论小纸片体积的大小、小纸片轻重、形状不同,只要离绝缘棒一样远小纸片是同时被吸到绝缘棒表面。同时还会看到上一张小纸片会吸引下-张小纸片,出现小纸片串的现象。这是由于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吸引力(F吸)很大,所以能吸引形状各异、大小不—、质量不等的小纸片,这个力(F吸)至少大于这些小纸片所受的阻碍力(F阻)和重力mg,才可以产生这种现象。此时绝缘棒吸引力(F吸)的大小至少为:小纸片所受的重力(mg)加上其它阻力(F阻)。用另-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接近被吸引的小纸片时,就会看到小纸片被排斥。用绝缘棒吸引力以外的一个力(F外)小纸片的运动状态与(F外)与(F吸)有关,在忽略小物体所受的重力情况下,根据牛顿三定律则有下面三种情形:
F外 = F吸 小纸片处于平衡位置
F外 < F吸 小纸片被绝缘棒吸引,不能离开绝缘棒
F外 > F吸 小纸片在F外作用下,离开绝缘棒另做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 a = F合 = F外 — F吸 < 0 (1)
m : 为物体的质量
a : 为加速度
加速度与F合一致 在(1)式中F合与F吸一致。同理有
F合 = F外 — F吸 = m a > 0 (2)
加速度与F合一致 在(1)式中F合与F外一致, F合没有达到离开绝缘棒的引力场的数值时,即a沒有达到—定之数值,小物体是不离开绝缘棒的引力场的。
15、上述实验还有-个规律是:绝缘棒与毛皮时,摩擦力越大,绝缘棒与毛皮的吸引力就越强,与摩擦时间长短无关。速度越快,吸收力也越大。不同材质互相摩擦时均能产生吸引小物体的力量,只是大小不同而矣,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16、在实验中还发现:尖端比其它形状更容易传递(包括引收和释放)力量粒子。将—金属圆簿片用细线悬挂在空中,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从各个不同方向接近金属圆簿片,发现面积小的一面更容易吸引到绝缘棒上,面积越小越容易被吸引到绝缘棒上。用两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从互为180度的方向,接近用细线悬挂在空中的金属圆簿片,沒有发现—边排斥—边吸引之现象,而是双方吸引金属圆簿片之现象。如果是电荷必定表现出一边吸引一边排斥的现象,在这沒有这种现象发生,又是与电荷不同之处。
17、将小铝片、小纸片、小塑料片等小物体用细线悬挂在空中,用沒有与任何物体摩擦过的绝缘棒、橡胶导线的橡胶层和铜丝、螺丝刀的金属和绝缘层、竹筷子等大物体,一一接触小物体,发现有大小不同程度的吸收力,吸距有的达10mm之长,有的很短,小物体吸到大物体上时,当大物体离开时,小物体会随大物体移动一段距离,表明大物体吸引小物体。
18、把小铝片、小纸片、小塑料片等小物体做成质量相同,用干燥的细线将小物体悬挂在空中,分别将等质量细铜线、纸片、塑料片用细线也悬挂在空中,慢慢移动后面的物体,使小物体发生位移,观察测量小物体的位移量,其结果都是一样,均为1mm。变化小物体的质,另外质量不改变,发现位移量也是一致,均为1.5mm。
19、用空心塑料管、盒、10KV的绝缘热宿套管、玻璃管与毛皮摩擦后,将小物体放入管内,发现入管口处的力量(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比管内的力量大,且与摩擦处之力的方向一致,管内的力与摩擦处的力是一致的方向。随着离摩擦处的距离增加,吸引力也逐渐减少,为零后则由排斥力变为吸引力。表明摩擦是给吸粒子增加了一定的能量。
20、将小物体悬挂在空中,用10KV的绝缘热宿套管、绝缘棒、塑料尺在冷态和热态在同一物体上摩擦,摩擦次数均为三次,摩擦的力量基本相同,发现在某一温度点吸引力最大,吸距达到10cm,其它温度点的吸引力都比这—温度点的吸引力小。
21、用一个绝缘棒(如竹筷子)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成90度(近90度)接触,发现沒有摩擦过的绝缘棒(竹筷子)也具有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同样的吸引力。如果将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做一个边,其它边可以是圆形或其它边,围成—个几何图形,发现沒有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的边,也同样具有吸引力。这说明吸粒子可以沿物体传导。
22、用阴干的细砂装在铁皮桶中,用绝缘棒与细砂摩擦,用小物体去测量摩擦前、后的引力变化不明显,用电动168型装订机带动绝缘棒,电机功率为150W。
23、用同样细砂加热将砂中的水份蒸干,将细砂分别装在铁皮桶和塑料盒中,用同根绝缘棒、同样的速度与细砂摩擦,用小物体测量绝缘棒上的力,发现绝缘棒的吸引力大增,铁皮桶和塑料盒外面吸引力有变化,只是变化不大。且发现与砂刚接触摩擦的引力大,一段距离后最大,深度再增加,引力则减少。
24、将小物体用细线悬挂在空中,将土块接近小物体,发现土块会吸引小物体,后用石头块接近小物体,发现石块同样会吸引小物体,用石头块相互摩擦后,小物体吸引石头块的吸距增长。
25、将多根短金属丝等分固定在一根绳子上,用表计测量各金属丝之间的电压、金属丝与地之间的电压,发现各金属丝之间的电压相等,金属丝与地之间电压也相等。说明引力场就是电磁力场。测量同一墙上的电压发现等距离上的电压基本相等,这又一次说明引力场是电磁场。电磁力就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
B、上述25个实验证明,各种物体都存在着一种即具有吸引、电特性、磁特性的粒子,还具有电、磁所沒有的特性。这种粒子(叫吸粒子)做某种形式的波动运动,当绝缘棒与毛皮摩擦时,是给波动的粒子加能,波动更快。就象有些金属具有光电现象一样,某种物体与另一物体摩擦会产生最大化的能量,而与其它的物质摩擦产生的能量少。摩擦不是产生静电,而是给比静电更强的粒子、具有电、磁所沒有的特性的粒子增加能量。这种粒子(吸粒子)遍布整个宇宙,只是密度不同而矣,地球内部、外部的物质互相摩擦也是给吸粒子增加能量,波速增加,带动更多的吸粒子运动,离地球越近吸粒子波动越快,单位体积内吸粒子含量就越多,离地面由近及远吸粒子的波动速度降低,单位体积内吸粒子含量也减少,吸收力也就降低。实验还表明,不论什么物质,在相同的高度,单位质量含有吸粒子数是相等,是-个不变的常数。
K = 吸粒子数N / 质量m
地球的吸引力场是由吸粒子组成,随着离地面的距离增加,吸粒子在空中单位体积的数量而减少,地球吸引的力就减少,到一定高度时吸引的力基本为零。
C、结束语:各种物体中都含有吸粒子,摩擦是给吸粒子增加能量,吸粒子具有电、磁特性。比真正电能量更高的粒子,即具有电的特性,又具有磁的特性的粒子,还具电、磁所沒有的特性。它能吸引任何物体,且不论什么物质,单位质量含有吸粒子数是相等,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二、吸引小物体的速度实验:用同-小纸片在同—地点做自由落地和用与毛皮摩擦过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实验:
1、用同-小纸片在同—地点做自由落地和用与毛皮摩擦过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实验。用细线将小纸片悬挂起来,用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观看小纸片的运动速度,用录像机将其录像。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是先慢后快,越来越快。
2、用同-小纸片在同一地点同一环境做自由落地实验,也同-台录像机录像,并对其进行分析。数据是通过在电脑上慢放暂停镜头,在屏幕上用尺子测量而得。纸的自由落地的一组数据为,下降高度为17mm、27mm、79mm。对应的时间刻度分别为73mm、75mm、79mm。与皮毛摩擦后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纸片的数据为:位移61mm、63mm、69mm、87mm,对应的时间分别为:76mm、78mm、81mm、82mm。从数据可以看出,与毛皮摩擦过的绝缘棒去吸引小物体时,小物体具有加速度运动的特性,其加速度不小于重力加速度。实验还表明,磁铁吸引铁物体时,铁物体也会产生加速度运动,其加速度不会大于重力加速度。
三、地球加速度的产生:
地球内部由各种物质组成,地球在不停地在公转,还不停地自转,地球在运动时各种物质会相互挤压摩擦,地球内部、外部的物体产生互相摩擦,就会给即具有电、磁特性,又具有电、磁所沒有特性的粒子(即吸粒子)增加能量。这种吸引力能吸引任何—种物质。所以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这种力的吸引,即地球吸引的力。
根据上述大量的实验可知,地球的吸引力场是地球内部大量的物质相互摩擦产生的。如果真是地球内部大量的物质相互摩擦产生吸引力场,那么根据上述第9点实验,由于地面土壤的电阻率较大,就会在地球表面土壤中产生电压。查相关资料和实验确实能测得土壤间的电压值,数值很小。
观测结果表明,地表的平均电流密度为2安培/公里2。若取大陆的平均电阻率为10-2欧姆•公里,海洋的平均电阻率为2.10-4欧姆•公里,可以算出大陆的平均电场强度约为20毫伏/公里,海洋的平均电场强度约为0.4毫伏/公里。然而无论是电流密度,还是地壳的电阻率都随地区而变化,所以不同地区的大地电场强度差异很大。在中纬度地区的低电阻率地层中,大地电场强度一般不超过0.5~1毫伏/公里,在高电阻率基岩隆起的地区也不超过3~10毫伏/公里,在南、北极地区竟达1伏/公里,特别是在强干扰期间甚至可达10伏/公里。
由于趋肤效应,大地电场强度随地层深度按指数规律衰减,电场的频率和介质的电导率越高,衰减得越快。初步计算表明,周期为24小时的谐变场,没有穿透到1200公里以下的深度。
大地电场的短周期变化频谱几乎连续分布在 10-4~104赫之间。在1赫左右,电场同磁场的幅度均出现极小值。由雷电引起的高频电磁波的频率为1~104赫。Pc和Pi型地电磁脉动分布于103~1赫之间。地电湾扰和地电暴的频率为10-4~10-3赫。这两种波的幅度大,特别是地电暴的场强在极区可达10伏/公里。离摩擦越近电压越高,凸起之地比平地电压高,与我上述实验一致。 这就证明是地球内部大量的物质相互摩擦产生吸引力场。
四、磁铁的磁场吸引铁性物质实验:将磁铁挂在弹簧称上,读数为磁铁为F,将一块质量为250克、500克、750克、1000克铁由远至近接近磁铁,直到被磁铁吸住粘到一块,弹簧的读数是由小变大,粘到一起的读数为磁铁加铁的质量。当铁块的质量超过磁铁吸引负荷时,铁块在重力的作用下离开磁铁而脱落。用一块磁场强度比悬挂在弹簧称上磁铁更强接近铁片时,铁片就会被磁场强度强的磁铁吸引过去。这说明吸引力大的磁铁能把物体从吸引力小吸过来,单位铁物质所含的磁粒子是相等。磁粒子的说明请参阅其它相关文章。
将一块大磁场强度的磁铁放在一块大铁板下,在铁板上做磁铁吸引铁的实验:实验材料有¢4方螺帽,¢8木螺丝,多块磁场强度相等的磁铁。把螺丝、螺帽放在铁板上磁场强度最强的地方,铁物质单位质量含磁粒子是相等的。对¢4方螺帽进行吸收时,开始用-块异性磁铁去吸收,无论从哪个方向去吸,都无能将¢4方螺帽吸起。后用两块磁铁合在一块去吸,则能螺帽吸起。同样对¢8螺丝进行吸引,情况与前—样,所不同的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能使木螺丝尖端朝下站起来。有磁铁比沒有磁铁时的吸引力要大一倍。
分析:设螺丝、螺帽的质量分别为m8、m4,静止在铁板上时,螺丝、螺帽所受到的力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